邂逅大運河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09-09 09:27

  白墻灰瓦上面經由光陰輕輕覆蓋,再為它們布上一層斑駁喑啞的歲月青苔,我喜歡在這樣的老街上行走,然而讓我更為癡迷的不止這些,還有那條被譽為“活著的運河”的臺兒莊運河和古城遺址。

  去臺兒莊古城,最好是在這樣一個天氣晴朗的夜晚。這時候,白天擁擠的小橋上方捧出一彎銀鉤似的清輝,吵吵鬧鬧的街市此時也安靜下來,人類無法計量的時間在這朦朧的月輝里悄然釋解了,離散成為夜空中的星星,匯聚成漫漫長河,化成一闋吟誦千年的詞。

  去臺兒莊古城,還是為了去看大運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為了爭奪中原霸主的地位北伐齊國,調集民夫不惜一切開鑿出一條史無前例的大運河。從吳王夫差開鑿這條大運河開始,各朝君王便開始了對它不斷的挖掘,無論是傳說中為方便去揚州看瓊花而開鑿大運河的隋煬帝,還是元、明、清各朝各代不同時期的皇帝,都看好大運河給國家帶來的水利和經濟利益。在古代,水災是人類生存面臨的災難之一,因此平息水患就成了各個朝代治理國家的首要目標,戰國時期魏國宰相白圭就曾在國內大興水利,發展農業。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無盡的,經過各時期漕運建設的改善和完備,這條浩若長虹的大運河終于縱貫大江南北。毋庸置疑,京杭大運河的形成,不僅疏通了水利,消除了水災隱患,還成為了各個時代水上物資運輸的交通樞紐,以其特有的功能將國家的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連接在了一起。沿河的城鎮、村莊也因此成為繁華的商貿之地。進入21世紀,大運河被納入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為后來人所使用并造福于人類,不久又成功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京杭大運河途經的臺兒莊便是其中的一段。臺兒莊運河段全長42.5公里,1959年京杭大運河改道城外時,留下了僅存的古運河段“月河古道”,在這條長約三公里的古道上,沿河保存了明清時代的古街和部分建筑,一座座合院式民居,匯聚了京派、徽派、晉派等八大建筑風格,形成了樹環水繞、溝渠相連的自然景觀,極富文化韻味,走在街頭有種穿越時空的感覺。外國旅游專家贊它:“我夢寐以求的中國大運河就該是這個樣子。”世界旅游組織也稱之為京杭大運河僅存的清代文化遺產。

  臺兒莊大運河是剛性的,它波瀾壯闊,它的逶迤雄壯在于其規模宏大。難以忘記,抗日志士在這里用生命和鮮血譜寫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感天動地的壯麗史詩。1938年3月,日本侵略軍第五、第十兩個精銳師團分進合擊,在飛機、大炮和坦克的配合下,開始了對臺兒莊的大舉進攻。面對日軍猛烈炮火的中國軍隊,在既無平射炮又無坦克的情況下,用血肉之軀阻擋了敵人的一次次瘋狂進攻。曾經安寧、沉靜的街道,瞬間成為戰場。一個個將士倒下了,鮮血染紅了臺兒莊的泥土和運河水……戰爭是殘酷的,美麗的運河小城頃刻間斷壁殘垣。在那次戰役中,中國軍隊殲敵1萬余人,贏得了臺兒莊大捷。美麗的大運河啊,它不但承載著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時代,還承載了腥風血雨的戰爭苦難。

  臺兒莊大運河又是柔性的,它百轉千回,堅韌不拔,用母親般特有的情懷,哺育著生長在這片沃土上的生靈。當你站在運河岸邊,古老滄桑的兩岸堤壩,似乎在向你訴說著過往時光;那層層疊疊的泥土,匯聚成兩道長長的翅膀,讓流淌的犁杖輕盈地翱翔在沃野,播種下希望的種子,培育出豐碩的成果。它為和平而奔走歡呼,它為收獲而歡欣鼓舞,它為歸家的兒女端出自釀的陳酒,暖透村莊古樹年輪下的鄉愁。

  歷經朝代變遷,歷經坎坷磨難,臺兒莊運河仍然充滿生機流淌不衰。人類的需求,是它幸運長存的根本所在。當歷史翻開新的一頁,新中國賦予了大運河嶄新的面貌。疏浚、拓寬、加固,讓大運河舊貌換新顏。運河人已把歷史的運河與現實的運河有效對接,使其穿越時光的隧道,讓世界知曉一個古老民族宏觀、智慧的過去;還要讓他們了解,中國人民怎樣用滿腔赤誠,努力奮斗,續寫源遠流長的燦爛文明,讓它永流不息,造福人類。

  第一次去臺兒莊是在前年秋天。我白天行走在運河邊的荷風之中,夜晚踏著水渠邊上明亮亮的月光,在淺秋濕漉漉的夜色里大口呼吸,一彎月亮和數不清的星星為運河迎送著夜色里的燈影漿聲。如今,還想去踏一踏腳下那片古老的石磚,還想再迎著運河的雄風去追溯千年,還想站在運河濕地公園望一望看不到盡頭的田田的荷葉荷花:走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讓酡紅的荷花染紅你的目光你的臉龐,輕輕抬一抬手,折幾枚飽滿熟透的蓮蓬。仰起頭,望長空如碧,一行白鷺在藍天上振翅飛翔。想摘一朵小花別在發髻,在風起的日子,讓每一個眼神漾出幸福的模樣……

  還想,捧一束潔白的菊花,莊嚴肅穆地走向臺兒莊大戰紀念館,聽一聽銀幕上深沉凝重的解說,看一看那炮火連天的模擬戰場,任心懷顫動不止,任熱血奔涌不休……

  記住那些艱苦卓絕的歲月,才能更加懂得和平的可貴。

  臺兒莊原本就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秀美古城,據清《嶧縣志》記載:“臺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于一邑,號為天下第一莊。”它形成于漢,發展于元,繁榮于明清,直至現在,運河兩岸稻米豐收,商業繁榮。這樣一個“歌聲十里,夜不罷市”的地方,大運河是曾經悲壯戰爭的見證。抗戰時期,從國民黨消極抗戰,到中國共產黨建立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揮中流砥柱作用,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英勇頑強地抗擊日本侵略者。1937年9月的平型關大捷,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打破了其所謂不可戰勝的神話,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抗戰的信心。

  在紀念館的展柜里隨手翻動,有關抗日戰爭勝利紀念冊上寫著,“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歷經無數風雨洗禮,讓我們記住了,在中國,有一個響亮的地名叫臺兒莊,有一條美麗的河流是大運河。(若荷 廷寶 作者單位:山東省蒙陰縣紀委監委)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