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重文:因魯迅改名,一生奉獻文教事業
來源:福建紀檢監察 發布時間:2020-08-26 11:07

  他曾連任三屆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所著《香港工業之成長》一書,

  講述香港工業發展歷史,

  被譽為:一面鑒往知來的明鏡。

  他創立的“莊重文文學獎”,

  曾與“茅盾文學獎”齊名,

  獲獎者有賈平凹、舒婷、鐵凝、畢淑敏等著名作家……

  他是莊重文(1912—1993),

  著名愛國華僑、企業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8月7日,

  第33屆“莊采芳·莊重文獎學金”

  頒獎典禮在福州舉行,

  我省共有201名優秀學子受到表彰。

  該項獎學金是莊重文先生

  在1988年設立的,

  迄今已獎勵我省優秀高中畢業生7161名,

  影響十分深遠。

  01

  改名重文,自強不息

  莊重文原名莊碧榮,

  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山腰街道埭港村。

  其父莊采芳曾考取清末秀才,

  在村里開設“存德堂”診所,

  是鄉里聞名的儒醫,

  盡管家境并不寬裕,

  卻經常周濟鄉親。

  受父親影響,

  他從小讀書十分刻苦。

  莊重文的父親莊采芳和母親莊張氏

  1926年秋,

  莊碧榮考入集美初級水產航海學校,

  親聆了創校者陳嘉庚先生的教誨。

  從此,他秉承嘉庚精神,

  一生遵循“誠毅”校訓。

  一天清晨,

  莊碧榮和同學一起乘船渡海,

  前往廈大接魯迅先生到集大講演。

  他在船上大膽請教魯迅筆名的來歷。

  魯迅在演講中鼓勵同學們

  投身社會、振奮民族精神。

  他深受感染,為了明志,

  他把名字改為“重文”,

  從此與文學、教育結下終身之緣。

  1928年,莊重文因

  參加抗議“五三”慘案反日大游行,

  被學校迫于當局壓力開除學籍。

  初入社會的他頗為艱辛,

  只身闖蕩新加坡,

  遭遇公司倒閉、流落街頭;

  回鄉創辦平民小學,

  組織抵制日貨愛國運動,

  又因資金短缺而不得不放棄;

  只好輾轉閩東福安茶葉試驗所謀生,

  后在福建省農村特種有限公司任職。

  一次次的困難并沒把他打倒,

  反而令他越挫越勇,他暗下決心:

  “即使遭逢逆境,

  亦必須勇往直前;

  即使窮途末路,

  亦不可心灰意懶。”

  02

  發展實業,振興兩地

  抗戰結束后,

  莊重文受公司委派移居香港,

  隨后開始創業。

  在又經歷了一段

  茶莊轉船運生意的失利后,

  越來越有經驗的他,

  將目光鎖定工業,

  并一步步成為香港工商界巨子。

  從20世紀50年代起,

  他先后創辦味精廠、餐具廠,

  成立香港莊士有限公司,

  逐漸發展成涵蓋電子、地產、金融等

  多元化業務的莊士集團,

  旗下擁有好幾家上市公司、

  逾百家子公司,

  產品遍銷東南亞、歐美乃至全球。

  莊重文是香港工業早期的拓荒者之一。

  1968年起,他連任三屆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期間,

  發表論文、雜感等達數百萬言。

  1986年,這些文章被匯編成專著——

  《香港工業之成長》,

  在香港經濟發展史上

  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

  莊重文也是最早到內地投資的香港企業家之一。

  早在1978年,莊士集團

  便開始與內地工業城市上海、常州

  進行貿易往來和技術交流。

  之后,

  在上海、天津、四川、江蘇、

  廣東、福建等地辦廠投資,

  幫助振興內地經濟。

  03

  愛國愛鄉,重教興文

  莊重文一生為祖國的強大、故鄉的發展

  而奔走忙碌、不遺余力。

  改革開放以來,

  他頻頻往返于香港與內地,

  幫助籌建廈門機場,

  扶助福建各地開辦水產養殖場。

  他還飛渡重洋,

  促成美國工商界貿易考察團首訪北京,

  為打開中美貿易通道作出了貢獻。

  1979年,莊重文(左四)向國務院領導引薦美中貿易組織訪華團

  1984年,

  《中英關于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署后,

  莊重文針對一部分香港人

  對前途問題的憂慮和懷疑,

  在媒體上發表《順應歷史潮流,

  創造更大繁榮》等文章,

  以古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勉勵港人,

  字里行間對香港的繁榮回歸充滿信心。

  自在集美見過魯迅先生之后,

  莊重文對中華文學一直情有獨鐘,

  對中國作家懷有特殊感情。

  解放前,

  郭沫若、柳亞子等左翼作家避居香港,

  莊重文時常登門看望,

  悉心照料他們。

  之后,他還與巴金、夏衍、冰心、

  艾青等文學大師建立起深厚的友情。

  1987年起,他率子女

  先后在北京、福建等地捐資,

  設立“莊重文文學獎”

  “莊重文優秀校長獎”

  和以其父親名字命名的

  “莊采芳獎學金”,

  為提高中華民族文化素質和教育水平,

  慷慨捐輸、盡心竭力。

  香港莊士集團捐建的泉港莊重文實驗小學

  在他的言傳身教下,

  其子女莊紹綏、莊秀霞等也熱心家鄉公益。

  他逝世后,其子女將“莊采芳獎學金”

  更名為“莊采芳·莊重文獎學金”,

  一直延續至今;

  并先后在廈大、集大捐建教學樓,

  按省級示范小學標準為故鄉建設

  泉港莊重文實驗小學,

  培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供稿 | 泉州市紀委監委、泉港區紀委監委

  組稿 | 尤姝婷、莊婉雯、鄭鑒強

  核稿 | 福建省僑聯辦公室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