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專注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08-12 10:15

  我曾經采訪過一位軍旅老作家,他說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最深,“我寫青藏高原,連泥帶土地寫,一生就做這一件事。”老作家心系青藏高原,用一生來書寫駐守在那里的軍人,弘揚了“最可愛的人”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生長和煥發出的奉獻精神。

  一生就做一件事,這便是專注的力量。專注有一心一意、專心致志、全神貫注之意。從更深一層的涵義講,專注是一種境界,是精益求精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就是對這種精神和境界的詮釋。

  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從而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即便是在遇到誘惑時,也能夠不為所動,遭受挫折時,也能夠勇往直前。

  然而,與之相反,缺乏專注的精神,即使立下凌云志,也不會有所收獲。如果一個人心浮氣躁、三心二意、見異思遷,就不可能集中精力,做什么事情也都只能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正所謂“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只有瞄準一個目標,專注于一件事,把它做到極致,這才是成功的要點。

  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窮其一生只專注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深入研究昆蟲。

  有一次,一位青年很是苦惱,他問法布爾:“我每天不知疲倦地把全部精力都花在了我愛好的事業上,然而,結果總是不盡人意,我要怎么辦?”法布爾在稱贊這位青年執著后問他:“你愛好的事業都有哪些?”青年很自豪地回答:“我的愛好廣泛而且高雅,除了文學,我對音樂和美術也很感興趣。我幾乎把自己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這些愛好上了……”法布爾聽完青年的述說,從口袋里拿出一個放大鏡,將陽光聚焦在一個點上,然后和藹地對青年說:“試著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就像這塊放大鏡一樣。”青年恍然大悟,而后及時調整了事業方向。法布爾也正是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聚焦在研究昆蟲這個點上,所以最終才有了昆蟲學方面的卓越成就。

  因為專注,所以專業。細細想來,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科學家、音樂家、作家、畫家等,莫不是將全身心投入到所熱愛的一件事中。他們持之以恒,幾十年如一日,不斷探索追求事業的極致,也在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人生。(小文)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