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如一切順利,它將在2021年初飛抵火星,在經過復雜的軌道調整后,著陸器將攜火星車在預定地點登陸。人類自有能力以來,就努力探測和了解火星,希望將來能夠到火星開發資源,或移居火星。既然這樣,火星上的很多問題就成為了關注重點,火星沙塵暴問題便是其一。
火星上空氣稀薄,它表面的平均大氣壓僅有600Pa,是地球海平面標準大氣壓(101kPa)的0.6%,怎么能刮起沙塵暴呢?
火星是一顆死亡了的星球。科學家們認為,大約30億~40億年前,火星也曾是一顆擁有浩瀚海洋、稠密大氣、適合生命繁衍的星球。然而由于活躍的地質運動,火星內部的熱量迅速失去,它的鐵核凝固,磁場消失。本身質量小,又失去磁場保護,火星無法抵御太陽風的襲擊,大氣層被太陽風的帶電粒子分解后再一點點吹走;氣壓的降低導致火星表面水分蒸發、分解,經過幾十億年,火星變成了一顆干燥的死亡星球。
正因為火星表面覆蓋著薄薄的大氣,大氣層中又主要是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火星地表的熱慣量就很低。陽光照射時,空氣與土壤很容易被加熱,而在陽光照射不到之處,熱量流失也很快,晝夜溫差常常高達50℃。巨大的溫差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火星上的風速很快,環繞火星飛行的探測器有時能錄得時速超過160公里的沙塵暴。
由于沒有水,火星地表覆蓋著許多細小的紅色粉塵,當有時速超過112公里的風吹過時,地表的顆粒物會發生滾動彈跳,它們互相撞擊,有一些被吹到空中,這就是地質學中的彈跳現象。
火星大氣中懸浮著大量直徑小于3微米的塵埃,它將火星的天空染成了紅色。盡管大氣稀薄,但火星的重力加速度也很低,這使得細小粉塵可以在靜電力和范德華力的作用下長期懸浮在空中。而大風吹起的20微米左右的顆粒物也能在火星大氣中懸浮幾個月時間,并被氣流帶向四面八方蔓延開去,形成罕見的沙塵暴。
早在20世紀末,我國著名科幻作家鄭文光就創作了一部中國人登上火星建基地的科幻著作——《戰神的后裔》。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筆下火星沙塵暴的震撼畫面:它并不是一開始就顯得驚心動魄的。最初是不起眼的。但是氣象站還是明顯地測到了大氣的擾動,這有點兒像地球上的龍卷風,不過地球上的龍卷風倏地而來,倏地而去,迅疾得教你猝不及防。而在這兒,稀薄的空氣的垂直上升是一個持久的過程,仿佛高空有一個碩大無比的抽氣機,把火星表面曬熱了的空氣連同地表的黃塵一起吸到天上。
每年火星都會有幾場大的沙塵暴,然后擴展到一個大洲面積大小的區域并持續數周。
關注“天問一號”的人們一定注意到了在火星車背部那四片碩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它水平展開的樣子像一對蝴蝶的翅膀,由此帶來一個疑問:它能抵擋火星上那漫天的沙塵嗎?
事實上,當“天問一號”探測器在火星表面著陸時,火星車太陽能電池板處于折疊的狀態,這表明它的太陽能電池板并非像“機遇號”那樣固定不動,它可以水平展開,也能像蝴蝶翅膀那樣豎起或傾斜。這樣,當太陽能電池組件上覆蓋了灰塵之后,地面控制站的專家們不需要像NASA的科學家那樣一邊薅頭發一邊琢磨著怎么讓火星車抖落塵土,只需輕輕立起帆板,就能將沙塵清除?!疤靻栆惶枴被鹦擒嚿铣舜钶d有地形相機和多光譜相機外,還安裝了探地雷達、多組氣象感應儀器、磁場探測以及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這些設備都有助于在漫天風沙中分析研究火星的氣象和地質情況。
因此,即便是“天問一號”降落到火星沙塵暴肆虐的地區,我們相信它也有能力應對?!疤靻栆惶枴边@個來自中國的火星使者,將帶來哪些發現,我們拭目以待。(張靈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