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塘村有戲看啰!”在沉寂的鄉村里,這樣一個好消息無異于一塊石子,在一池靜水中迅速攪動起道道漣漪。原來,贛南采茶歌舞劇團到江西瑞金瑞林鎮送戲下鄉來了。四鄰八鄉的人們,不禁歡呼雀躍,奔走相告。我們扶貧干部所駐的元田村雖相隔甚遠,也幾乎是男女老幼,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決定,晚上也去湊個熱鬧。
禾塘是個好聽的名字,總使我想起諸如《荷塘月色》這樣清新的篇章。今晚禾塘村的月色果然唯美,清輝遍灑。
穿行在去往禾塘村的鄉村公路上,夏夜的清風拂面而來,不覺身心俱怡。青蛙在路旁的草叢里盡情地鳴唱,一陣緊似一陣,仿佛為今晚的演出拉開了序幕,“稻花香里說豐年”這樣的詩句不禁脫口而出。與同行的幾位鎮干部談起如今的鄉村道路,他們都很有感觸。以前,這里沒有路,禾塘村人出行,全靠小船擺渡。如今“村村通”公路修了起來,送戲下鄉的車子也能開進偏僻的小村了。一路上,步行的、騎行的村民三三兩兩,皆往禾塘村趕去。聽說,距離比較遠的村民,得走一個多小時的村路才能趕到。他們都早早地吃了晚飯,甚至于舉家出動,只為趕一場鄉村的盛會。
到了禾塘村委會,但見兩排規劃整齊的新房,中間正好隔出一條寬闊的街道。而演戲的舞臺,就搭在這條街道的一頭。舞臺前方密密麻麻的條凳上,早挨挨擠擠地坐滿了人。沒搶上好位置的村民,有的將摩托車支在后面,自搭座椅仰頭觀看;有的站在兩旁的屋檐下,伸長脖子;有的干脆走到舞臺后方,新奇地看著演員出場,單為聽戲。村干部見我們來,特地拿了幾張方凳,在舞臺的右側擠了個位置。村里的狗兒早收斂了叫聲,夾著尾巴在人們的胯下鉆來鉆去。蚊蟲也從四處趕來,聚攏在舞臺的泛光燈下,嚶嚶嗡嗡,上下飛舞,仿佛也想來一場華麗的表演。
不一會,演出拉開了帷幕,節目是贛南村民最喜歡的采茶劇。只見小丑、小旦且歌且舞,一前一后出了場,矮子步、單袖筒、扇子花等身眼手法一一亮相。舞臺一側,伴奏的樂師適時地配上勾筒、鑼、鼓、鈸等樂聲,氣氛逐漸熱烈。演出的是喜劇,加之經常冒出一兩句客家方言,讓臺下的觀眾時而會心一笑,時而俯仰大樂。最專注觀戲的莫過于老人了,他們深陷的眼窩里此刻正釋放著光芒,一刻也不愿錯過舞臺角色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連手臂上有蚊蟲叮咬著,也只是模糊地揮手一拍,舍不得低下頭來查看“戰果”如何。孩子們是最快樂的了,因為看戲的夜晚,大人多半會給一些零花錢。你看他們一手舉著飲料,一手提著零食,到處竄動,和伙伴們炫耀著手中的食物,比過年還高興。我想起兒時,家鄉偶有電影和采茶戲看,也是這樣的熱鬧,也是這樣的快樂,但買零食,卻是當時連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農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細微處亦可見一斑。
演出到中場時,一個有獎問答的環節掀起了小小高潮。主持人尚未脫下小丑的戲服,問答的腔調也幽默至極。讓我驚奇的是,那些關于“精準扶貧”“生態保護”等問題,就連小孩子也高高地舉起手來,答得有模有樣,令我這個當過老師的人也為之汗顏。“精準扶貧”政策如此深入人心,還應歸功于扶貧干部工作的細致到位吧。“現在,政府處處為老百姓著想。如今,扶貧工作隊還把戲送到我們家門口,大家當然舉雙手歡迎工作隊了。”禾塘村一位老者深有感觸地說。是啊,用真心換取真情,把農民的疾苦和需求裝在心上,何愁農民不把你放在心里?
演出結束,已是夜晚十點多了。劇團的演員們,匆匆收拾行裝離開禾塘。明天,他們又將奔赴更多的鄉村,為更多的村民送上精神盛宴。(白言 作者單位:江西省吉水縣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