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家人離開都市,走著童年走熟的道路,摸著童年摸熟的古樹,我回到了雪峰山的懷抱。
早春二月,綠色的腳步還在雪峰山腳下徘徊,崇木凼的古樹林還沒有換上春天的新裝。一個雨后初晴的日子,我來到這片熟悉的古樹林。一百多畝的土地上,三百多棵古樹默然矗立,均已有數百年的壽歲。虬枝舒展,斜插碧空,陽光透過樹枝,灑在樹林里,草葉上閃爍著晶瑩的露珠,泥土濕潤的芬芳撲鼻而來。在那大山環繞、古樹簇擁之處,可以看到當地人居住的木房子,房子上淡煙繚繞,仿佛一片世外桃源。在這里,一戶人家必有一棵古樹,一個村子必有一片古樹林,人們對古樹懷有特殊的情感,以古樹為伴,以護樹為榮,認為古樹佑護著族人的平安與繁衍。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崇,代表崇拜;木,是指樹木;崇木凼就是崇拜、敬重樹木的地方。據載,這村子里的參天古樹都是這里的人們用生命保護下來的。雪峰山的古森林是我有關雪峰山記憶的重要標志,也是這里的人們最為珍惜的精神文化家園。
脫去了老葉的古樹群,像是在翹首迎接春天的到來。除了一位保潔員在那里工作,整個古樹林看不到其他人影,顯得異常安靜。山風拂過,樹枝上的雨水簌簌落下,驚動了不知藏在哪里的山鳥,幾聲輕微、短促的“橐橐、橐橐”聲在樹林里響起,轉眼間又歸于沉寂,繼而是“喳——喳——”的聲音,一聲長,一聲短,尋聲望去,只見有鳥兒“撲棱棱”從林木中起飛,撲向另一棵大樹。我陶醉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美景里,仰望藍天、俯視地面時突然想到,樹木無時無刻不在天空編織那張包羅萬物、井然有序的生命之網,而我腳下橫豎交錯、勾腳拉手、相互緊抱的樹根,又像是那繁枝的倒影。
古老的村寨,高聳的崖壁,茂盛的古樹,涓涓的溪流,構成了美麗自然的絕佳生態環境。與往年相比,今年我回雪峰山的愿望尤其迫切,特別希望到古樹林里走一走,呼吸呼吸清新的空氣。森林被喻為“地球之肺”,在森林中吐故納新常謂之“洗肺”。雪峰山周圍,有多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也有星羅棋布的省級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徜徉在這大自然的慷慨賜予里,身體充盈著天然過濾、加濕加氧的空氣,身心似乎都煥發出大山般的強健。
看過崇木凼的古森林,走過統溪河上晃晃悠悠的吊橋,我來到時珍園和藥王谷。這里是另一片天地,臨河而建,翠竹掩映,藥王山緊靠其后。沿磚鋪階梯緩緩而上,滿山皆是中藥材。杜仲、紅豆杉、黃精、七葉一枝花、吳茱萸、山銀花等各色各樣,成塊連片,應有盡有。剛發的新芽頂著晶亮的水珠,仿佛才從山間霧嵐中醒來,葉腋里的芽尖正是它們惺忪的睡眼。中藥材成為當地人們創收致富的新路徑。看著眼前滿園的藥材,我仿佛聽到了鄉親們奔向新生活的足音。
我的母親早逝,雪峰山的父老鄉親一直把我當自己的兒子照料。這片土地上有我童年的腳印,有給我飯吃的大叔、給我衣穿的大嬸,有與我一起玩鬧、度過快樂童年的伙伴……我忘不了這塊故土,也忘不了這里的鄉親。這些年,我在雪峰山區開展生態文化旅游,目的就是帶動雪峰山的鄉親們一起脫貧致富。如今,當我再次走進穿巖山、千里古寨、雁鵝界的火塘屋,在黃亮的板凳上坐下來,看著滿滿一炕架透亮的臘肉,聞著煙火夾帶著的濃濃脂香,看著窗外延展無邊的森林,我真切覺得這里才是我的根,才是我永遠也離不了的家!此刻,我只想靜靜地依偎在雪峰山的懷抱里,守候著這片美麗的土地,思考美好的環境對于我們今天生活的意義。(陳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