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結束,每年的高考作文題都備受關注,今年福建的作文題以春秋時期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的歷史故事來選角度、定立意,這一方面考察了考生對歷史典故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考生古為今用的思維拓展能力,作文題相當的有看點。
齊桓公“棄小怨,善用人,成大業”;管仲“非愚忠于一主子,盡才力而臣天下”;鮑叔“甘居人下”,不計個人名利地位,而管鮑之交更成千古美談……你對三人之中誰的感觸最深?請結合自身思考和感受寫一篇發言稿。
泉州紀檢監察干部寫作同題作文,一起來看看他筆下的高考作文。
德行的光芒
姚添丁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悠悠歷史長河,從來就不缺人,不缺事,不缺經典,當然更不缺傳奇。我懷想自己穿過了千年時光,站立在齊桓公、管仲和鮑叔面前,和他們來場酣暢淋漓的時空對話。
是的,我當然認可齊桓公的雄才大略,我也驚嘆管仲的文韜武略,但我更欽佩的還是鮑叔的舉賢薦能。正是因為有了鮑叔,齊桓公一代霸業終得成,管鮑之交惺惺相惜,流芳千古,歷史由此有了更精彩的出場落幕。從鮑叔身上,我們很容易感受到一種敞亮高貴的德行之光,這種光芒成己為人,成人達己,這是其個體生命的魅力,也是中華文明的內核。
五千年燦爛奪目的中華文明,浸潤并孕育內涵豐富的德行。知人物,觀歷史。我們耳熟能詳的孔融讓梨,閔損蘆衣順母,廉頗負荊請罪,季布一諾千金,岳飛精忠報國,類似的事例不勝枚舉,他們都用自己獨特德行,實踐一個社會個體的思想觀念和道義良知,他們身上迸發的德行影響并感染一代代中國人。
今天的我們,是否越來越感受到焦慮、局促和不安?大部分人缺少真正意義上的安全感。物質充盈,精神卻極度空虛,隨之而來的就是信任危機、道德危機、生存危機、交往危機、倫理危機,無一不是在挑戰我們的最基本生存底線。我們無法完全否認這不是一個危機四伏的階段。問題是最終解決的出路又在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的聲音都將德行提上關鍵日程,迫切呼喚重建起善良、信任、互助和道義框架,這顯然和中華民族恪守的精神信仰是高度契合的。
由古及今。讓德行說話,叫歷史見證,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責無旁貸的使命和擔當。如今我們已然具備滿滿的文化自信和德行自信,尤其是經歷過新冠肺炎肆虐,我們看到我們這個國家民族危難時刻互幫互助、相攜相扶,相親相愛,這是我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最好武器。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后評。以德處事,憑德立身,方能長久。我們從歷史故紙堆把鮑叔請到現實桌面上來,他身上所折射出的那道溫暖道德光芒,值得我們再三思量、沉淀和汲取。今天的現實終將成為歷史,我們都是社會一分子,唯有用德行來創造未來歷史,才是對待歷史恰當妥帖的方式。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懷抱著德行光芒踏步前行,這樣的歷史人生選擇,起步之初不會鴉雀無聲,中途之時不會孤單寂寞,終點之際不會黯然退場。如同無數個鮑叔一般,去勇敢做那一個善于創造自己美好德行之人,那么在歷史天空之上,肯定會有無數繁星因你而晶瑩璀璨,熠熠生輝。中華民族德行光芒,已經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得到充分驗證。對于純粹個體是這樣,對于國家社會是這樣,對于未來整個人類命運來說,同樣也是如此。(作者系南安市紀委監委干部、福建省作協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