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奶奶一家終于搬進新房了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06-15 08:10

  暮春初夏,惠安縣凈峰鎮洋邊村草木生長,綠樹繞道。我和村紀檢委員小邱來到一座米黃色的新建平房前,84歲的王秀綢奶奶已站在門口。

  見到我們,她熱情招呼:“小汪書記,小邱,快進來喝杯茶吧。”

  屋內窗明幾凈,王奶奶10歲的孫子在窗前做作業,我將一套嶄新的百科全書遞給他,他愛不釋手地翻閱起來,笑容燦爛。

  王奶奶笑望孫子,一臉欣慰。她說,建了一座新房,一家人安居其中,是她這輩子最開心的事。“都虧了你們幫忙,才能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洋邊村低保戶王奶奶的新家(張琦敏 攝)

  而我猶記得兩年前初次上門走訪時,這一家子愁云密布的情形。

  2018年4月,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洋邊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一次摸底全村扶貧工作情況時,一件“蹊蹺”的事引起我的注意:住在破舊石頭房的低保戶王奶奶多次拒絕村里為其申請的危房改造補助。

  數日后,暴雨驟降,村委會組織排查全村15棟老舊房屋住戶安全,我首先想到王奶奶家。

  當我冒雨趕到王家時,只見房屋“老破小”,院角堆滿廢紙皮和塑料瓶,屋中陰暗濕冷,地上擺著舊瓢盆接盛漏雨,屋頂中梁已脫落十幾公分。

王奶奶一家原先居住的破舊石頭房(周蜜英 攝)

  見此光景,我隨即聯系村里木匠前來架設木柱,加固屋梁。

  這當中,我與王奶奶嘮起家常,了解到她家的處境。

  王奶奶年邁多病,其夫去世多年,兒子兒媳均是殘疾人,孫子在讀小學,全家幾無勞動力。村里對她家全面落實兜底保障政策,2017年她家已摘掉了“貧困帽”。但每月1215元保障金也只能維持基本生活。兒媳平時撿賣廢品補貼家用。

  問起此前為何拒絕危房改造補助金,王奶奶苦笑著說,補助政策是好,她也心動,但這筆錢遠不夠翻建房子,家里實在湊不出余錢,只能婉拒。

  言談中,提及孫子,這位堅強的老人幾近哽咽。在她心中,健康可愛的小孫子是全家的希望和未來,她日思夜想的就是有生之年能讓孫子住進安全溫暖的新房。“我們大人住得再差、日子再苦也沒關系,只是孩子從小跟著受苦,我的心里難受啊。”王奶奶老淚縱橫。

惠安縣紀委監委干部、凈峰鎮洋邊村駐村第一書記汪澤翔(右一)與王奶奶拉家常(張琦敏 攝)

  走出王奶奶的家,我的心里沉甸甸的,暗下決心,一定要想辦法幫她圓了“安居夢”。

  考慮到王家“老弱病殘”的實況,我和村干部反復琢磨如何精準使用幫扶政策,同時主動對接縣直有關部門,尋求各方支持。

  2018年12月,在充分了解政策申報條件后,我們為王奶奶家爭取到了一份“政策組合包”——2019年度低保戶石結構改造補助8萬元和扶貧住房修繕補助3萬元。

  得知這個消息后,王奶奶喜不自禁,連聲道謝。

  但是,11萬元補助款要等房子建好驗收后才能到位,王家尚缺啟動資金。于是我們又多方籌措,積極發動社會愛心力量共同幫扶。

  在多方共助下,去年11月,王奶奶一家終于住進干凈整潔的新房。

  與此同時,我們還聯系到附近一家酒樓,讓王奶奶兒媳力所能及打點零工,并將酒樓部分廢品贈給她賣,如此王家每月能穩定增收數百元……

王奶奶兒媳(右)正在整理剛從酒樓收來的廢品(張琦敏 攝)

  敞亮的新房子帶來了新生活。如今,見小孫子性格一天天開朗,學習更加勤奮努力,王奶奶的精氣神更足了。

王奶奶孫子在“小汪叔叔”的指導下,專注地閱讀書籍(張琦敏 攝)

  臨走時,她緊緊握住我的手,連聲說:“小汪書記,謝謝……我們一家都感謝你,感謝政府的幫助!”

  王奶奶發自肺腑的話語讓我動容。這位老人心愿的達成,不正是“兩不愁三保障”脫貧工作的愿景嗎?我為自己能力所能及地投身于這樣的工作感到無比欣慰。(作者:汪澤翔,系惠安縣紀委監委辦公室一級科員)

? (略有修改)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