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省泉州市紀委監委通報了多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問題。問題線索的浮現,源于泉州市各級紀檢監察干部身至心入、沉到底里,聚焦村(居)級問題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對工作作風不嚴不實,不作為、慢作為甚至亂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為進行精準監督問責,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深落細落實。
明病理 聚焦整治重點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隱蔽性強、定性難、易變異,如何確保整治有的放矢、取得實效?泉州市出臺《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實施方案》,梳理細化6方面18種問題情形,提出時間表、任務書,緊緊抓住“1+X”專項督查、日常監督、審查調查等具體方式,常態化、具體化抓實抓細。
“現在填報的表格少了,時間節省了,有更多精力能放到入戶排查、服務群眾上了。”日前,南安市官橋鎮內厝社區小呂感慨地說道。據了解,經過專項整治表格填報亂象問題后,全市要求基層報送的疫情防控報表由原來的88項精簡為5項,減少98.32%。
今年以來,市縣兩級組織千余名紀檢監察干部參與抗疫,市紀委監委在抽調干部參與市委督導組的同時,派出10個專項小組深入基層全覆蓋督查,推動解決基層填報“各類報表較多”、部門“各發指令”等造成負擔過重問題。同時,全面整治調研幫扶企業走過場、對企業簡單一關了之、重復多頭檢查等突出問題,通報不擔當不作為的典型案例21起。
全動員 深入挖掘病灶
一走進晉江市靈源街道靈水社區黨員吳垂萬家里,街道紀檢干部便與他聊了起來。一邊問著,一邊在本子上記錄著反映的問題。
“市里面統一給我們印制了進村入戶《工作日志》和《工作臺賬登記簿》。”該街道紀工委書記陳凌燕告訴記者,對群眾反映的每一個問題,他們都會及時做好登記,督促抓好落實。
近年來,在明確工作規范、統一工作要求的基礎上,各縣(市、區)結合實際和工作重點,推動以必訪、必談、必講、必核、必查“五個必”為主要內容的進村入戶工作,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和訴求,打通基層監督的“最后一公里”,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出實招 猛藥去除疴疾
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作風頑疾,唯有猛藥方能去疴。去年以來,泉州市狠抓作風建設,堅決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營造了從嚴執紀、露頭就打的濃厚氛圍。
挑不好擔子,必定要挨板子。南安市某單位干部洪某在接到上級轉辦的信訪投訴件后,雖有帶隊到現場檢查,但因疏于巡查,監管走過場,制止只停留在了口頭、書面上,問題并未真正得到解決。南安市紀委監委公開通報曝光此事,因消極應付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問題,洪某受到免職處理。
洪某對此深有感觸:“由于自身紀律意識淡薄,工作不認真、走形式,監管不到位,致使環境污染,我對此十分愧疚,我鄭重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深刻反思。”(泉州市紀委監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