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明共建“三部曲” 優化幸福美社區
來源:泉州文明網 發布時間:2020-05-07 15:16

共建單位志愿者共同開展社區環境衛生和綠化美化志愿服務 泉州市紀委監委創建辦供圖

  “以前走進社區,路邊海蠣殼這里一堆那里一堆。太陽一出來,就臭哄哄的,蒼蠅蚊子亂飛。現在海蠣殼有了集中回收點,統一回收轉運,還有流動收集車,請了專門的環衛工人清運。大路小路干凈多了也不堵了,臭味也不見了。”一位蟳埔社區老居民感慨社區面貌新變化。

  蟳埔社區隸屬泉州市豐澤區東海街道,位于晉江下游出海口,是典型的沿海漁村,擁有省級漁業碼頭。由于古老的閩越文化遺存,以及唐宋以來的海洋商貿發展帶來的多元文化交融,蟳埔仍然保留著漁女原生態習俗,有著別具特色的“蟳埔女”服飾“簪花圍”頭飾和“蚵殼厝”等民俗文化,蟳埔被列入閩南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示范點,“蟳埔女生活習俗”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9年,全國文明單位培育對象泉州市紀委監委與蟳埔社區結對共建,堅持黨建引領,以精神文明建設為抓手,整合各方資源,助力提升社區人居環境建設,增強社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在旅游主路線上墻精神文明建設系列公益廣告 泉州市紀委監委創建辦供圖

  譜好“前奏曲”,凝聚共識

  “你我多一分自覺,社區多一分整潔。”社區工作者以網格為單位,結合日常入戶工作,向社區居民開展常態化宣傳,強化優化美化社區環境人人參與、人人有責的理念。泉州市紀委監委推動社區進一步完善便民服務中心的電子顯示屏、公開欄;找準群眾較常聚集的民俗活動場所和群眾文化廣場,結合各個時間節點的主題,懸掛“移風易俗”“防疫有我、愛衛同行”等宣傳標語;在社區主要旅游線路的墻上增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綠色環保”“健康生活”等公益廣告,并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加強主題宣傳。大力推動建設“鄉村文化記憶館”,增強社區居民愛國愛鄉的情感。疫情防控期間,組織志愿者和社區工作者一同入戶,開展“公共和個人衛生保健”“野生動物保護”“文明餐桌”等宣傳,號召廣大居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打造文明社區。

  在殼灰池改造的公共籃球場聯辦“清風杯”籃球友誼賽 泉州市紀委監委創建辦供圖

  唱響“進行曲”,大力治理

  “治理臟亂差,社區美如畫”。蟳埔社區有海蠣養殖戶1000多戶,年產海蠣1800多噸,產生廢棄海蠣殼近20萬擔,不僅量大且分布廣,嚴重影響社區環境。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泉州市紀委監委協調有關部門現場踏勘、共同商議,設立項目共同推進社區環境綜合治理。首先推動整體規劃。綜合考慮結合豐海路沿線景觀整治和閩南文化生態整體性保護規劃,將環境衛生、道路和排污改造、房屋立面整治、民俗展示等納入綜合治理提升,將凈化、美化、優化一體推進。其次突出治理重點。針對海蠣殼亂堆放,遷移海蠣殼回收點,并聘用固定環衛工人、配備小型垃圾車,開展每日流動式海蠣殼垃圾清運。對殼灰池進行改造提升,建設成社區公共健身場所和燈光籃球場。針對下大雨經常海水倒灌漫淹社區通道,協助解決改造排污水渠和水閘,清污清淤,解決了長期困擾社區居民的又一大心病。近期,結合開展房屋安全“百日大整治”,對老房危房進行摸排登記,并組織拆除臨時搭蓋鐵皮、清理整頓廣告牌、清除路邊亂堆放雜物和漁業生產工具等。  

在群眾文化廣場開展”送春聯 傳家風 倡清廉“活動 泉州市紀委監委創建辦供圖

  合奏“交響曲”,高揚主旋律

  “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泉州市紀委監委從結對共建伊始,就注重發揮市紀委監委、區紀委監委、街道和社區四級共建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主要領導調研走訪、參加兩委會、召開現場會大力推動,并突出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以活動為載體,共同開展了“送春聯·傳家風·倡清廉”“學雷鋒樹新風 強黨性樂奉獻”“互助友愛 共慶佳節”“接受紅色教育 傳承革命精神”等主題黨日活動,聯辦“慶五一”主題晚會和“清風杯”籃球友誼賽,開展海灘垃圾清理和勸導不文明行為、慰問困難黨員幫助清理居住環境衛生等志愿服務,讓黨旗始終飄揚在一線,為社區群眾凝心聚力共同營造美麗文明的人居環境樹好榜樣。(泉州市紀委監委創建辦 陳娜娜 林仲演 )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