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仲咸:教育可以興邦
來源:福建紀檢監察 發布時間:2020-04-17 09:12

  從背井離鄉艱苦創業到成為富甲一方的商賈;從捐建家鄉仙都小學到面向全省老區山區的獎教助學;從用結余資金做公益到不斷變賣海外資產、傾家創辦基金會……黃仲咸先生以其艱辛的創業歷程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世界華僑華人樹立一個光輝的典范,成為商界楷模、慈善豐碑。

  黃仲咸

  黃仲咸(1920.1-2008.7.30),印尼籍華人,祖籍福建省南安市碼頭鎮仙都村。著名愛國華僑、企業家、銀行家、慈善家,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的創立人,“養金母雞下金蛋”捐助模式的首創者。他將一生積攢的億萬財富奉獻給祖籍國的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福利事業。

  遠渡重洋 艱苦創業

  1920年,黃仲咸出生在福建省南安市碼頭鎮仙都村一個貧農家庭,家里兄妹8人,黃仲咸排行第三。因家貧,黃仲咸15歲即離鄉背井,南渡印尼謀生。

  在印尼,他篳路藍縷,艱辛創業,從做農活、養豬、當水手開始。他經營過農場、組建過船隊,到后來,成立了銀行——大眾福利銀行。

中年黃仲咸先生

  在“千島之國”,黃仲咸能吃苦、敢打拼,“誠信為本”,抓準商機,穩扎穩打,涉足的行業涵蓋農業、航運業、紡織業、造紙業、銀行業、房地產等。他做一項,成功一項,尤其是銀行業,使他大有斬獲,最終成為印尼華人中首屈一指的富豪。

  興學助醫 投身慈善

  1959年,黃仲咸應邀回國參加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慶典,目睹了新中國成立后祖國的巨變,也看到了家鄉落后的面貌。他慷慨解囊,在家鄉捐建仙都小學,開啟了在故土家園的公益之旅。

1991年黃仲咸先生給學生頒發獎學金

  “要改變家鄉落后面貌,最根本的是要發展教育和衛生事業,首先要從改善辦學和就醫的條件著手?!?/p>

  改革開放后,黃仲咸不斷捐獻巨資為南安多所學校、醫院等興建樓宇。他先后為南安近20所中小學捐建教學樓、科學樓、師生宿舍樓30多幢;為南安5所醫院捐建7幢門診大樓、病房大樓。此外,他還助建安溪一中、長汀“希望小學”、南安兒童樂園和婦幼保健院等8個工程。

  有感于國弱民受欺,需得教育強國。1990年,黃仲咸創建“南安市黃仲咸教育基金會”,把公益慈善活動職業化,廣泛開展獎學獎教和助學活動。

黃仲咸先生應邀參加國慶五十周年慶典

  傾盡家財 永續奉獻

  為確保其公益事業能持續運作下去,黃仲咸不斷探索公益慈善運作模式。1990年,他開始從商界隱退,幾乎變賣掉海外所有資產,把資金帶回祖籍國內。1991年和1994年,他先后斥巨資在南安和廈門各建造一幢“必利達大廈”,并以物業出租的經營形式獲取收入,為公益活動提供穩固的資金保證。

位于南安市區的“必利達大廈”作為基金會永久業產

  2000年,黃仲咸回祖籍國定居,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他自喻為“落業歸根”。“落業歸根”與“落葉歸根”雖一字之別,但其愛國之情感人肺腑。2004年黃仲咸將基金會升格為“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把公益慈善活動范圍擴大至全省老區、山區。2000年,黃仲咸回祖籍國定居,全身心投入公益事業。他自喻為“落業歸根”?!奥錁I歸根”與“落葉歸根”雖一字之別,但其愛國之情感人肺腑。2004年黃仲咸將基金會升格為“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把公益慈善活動范圍擴大至全省老區、山區。

  2005年2月,他和夫人戴子媛女士在廈門市公證處立下遺囑,將其在海外打拼近70年積攢的財產(時值5億多元人民幣)悉數贈予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

  這份遺囑至今珍藏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內,遺囑中寫道:

  我們將名下的5萬多平方米的樓房(位于廈門和南安的兩座必利達大廈)、萬兩黃金、 800萬元存款 以及60畝地皮悉數捐給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以實現本人資助經濟困難的高中生、資助教育文化、衛生福利等公益事業的夙愿,所有房產不得銷售、抵押、轉讓等,我們的所有合法繼承人在我們逝世以后,均不得對上述業產主張任何權益,要求繼承或分割......

  基金會運用以上業產從事物業租賃和理財投資等經營,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收入,持續奉獻社會公益事業。

2006年黃仲咸先生榮獲首屆“八閩慈善獎”

  黃仲咸終于如愿實現了基金會的“自我造血”。他把這一獨創的運營模式形象喻為“養金母雞下金蛋”。他對身邊的人說,“這是永久性的事業,要將這事業永遠做下去”。

  節儉生活 關注民生

  和揮撒億萬家財做公益的氣概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黃仲咸個人生活卻十分儉樸,一件衣服穿舊了也舍不得換新的,腳上經常穿的是十幾塊錢的粗布鞋,手上戴的是幾毛錢的勞動手套。臥室狹小,夏天熱得滿身大汗也舍不得裝空調。出行輕車簡從,乘坐飛機都選經濟艙。

  很多人不能理解一個億萬富翁,為什么如此節儉?他說:個人擁有財產再多,也不一定有意義,能夠為國家、民族多辦點實事,才是人生價值的真正體現。

  他的節儉也并非吝嗇,而是認為:這筆錢要是省下來,又可以救助多少個孩子上學了。

黃仲咸先生與基金會同事過80歲生日

  2005年,夫人戴子媛女士去世,黃仲咸只舉行簡樸的告別儀式,不讓親朋好友送花圈。他把節省下來的資金在家鄉的中學捐建了一幢綜合樓和一幢宿舍樓,命名為“子媛樓”,用以紀念夫人。

  幾十年來,黃仲咸和基金會獨資捐建和出資助建的學校、醫院、福利機構樓宇等有100多幢,卻沒有一座寫上自己的名字,而是以家鄉“仙都”之名,或泛稱“印華樓”、“繼志樓”;僅個別用他父親名字,或稱“念慈樓”,表達反哺之情。只有在黃仲咸去世后這幾年,基金會在捐資翻建舊校舍時,才商請將部分建筑名稱更改為“仲咸樓”, 以此來紀念和緬懷黃仲咸老先生。

  薪火相承 慈善花開

  2008年7月30日,黃仲咸辭世。他一生所獲的嘉獎不計其數,被譽為“南安陳嘉庚”。福建省人民政府多次授予其“樂育英才”金質獎章,兩次為其立碑嘉獎,授予“福建省榮譽公民”等稱號;國家教育部授予其“尊師重教、振興中華”獎牌……

  2015年10月,黃仲咸教育基金會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捐贈獎”,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親切接見了基金會理事長黃滌巖,以表彰基金會在精準扶貧方面做出的特殊貢獻。

  截至2019年年底,黃仲咸和基金會公益捐資累計6億多元,為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作了大量積極的奉獻。

  與此同時,黃仲咸“艱苦創業,愛國奉獻”崇高精神也深深扎根于廣大受獎助學生心中,并綻開朵朵美麗的愛心之花。

在黃仲咸紀念館內,數百封從全省各地寄來的感謝信,被貼在墻上

  “對于您的幫助,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會奮發向上,爭取一次次的進步,我一定會以您為榜樣,做個有用的人,回報您的愛心,回報社會的關懷。”在黃仲咸紀念館內有兩面大大的展框,張貼著幾百封從全省各地寄來的感謝信,這只是先生收到的10多萬封感謝信中的一部分。

黃仲咸先生閱讀受助生來信

  黃仲咸曾說,他最大的財富就是八閩大地學子寄來的10萬多封感謝信。

  “他的全部生活就是愛國、愛鄉和公益。他跟我們說得最多的話就是不管什么人都要愛國?!备=ㄊ↑S仲咸教育基金會副秘書長、黃仲咸先生助理劉清影說。

  “黃仲咸老先生是一個愛國愛鄉的楷模,為家鄉為中國的發展,傾其所有。他把自己畢生對于慈善的追求,變成千秋的偉業,留給后人,留給祖國?!痹袊鴥S聯主席林兆樞說。

  黃仲咸的精神深深地激勵著廣大受助學生熱愛祖國、勇于拼搏、樂于奉獻,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和工作,他的名字將永遠為人們所銘記。

  供稿 | 駐省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省僑聯、南安市紀委監委

  資料來源 | 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海絲商報》

【責任編輯:周旋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