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遵規守法成為文明旅游的第一道風景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04-08 10:33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

  4月6日,北京市《關于對破壞八達嶺長城景區文物行為的懲戒辦法》實施首日,一男子就因在長城墻磚上故意刻劃,被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5日并罰款200元的處罰。同時,依據《懲戒辦法》第六條規定,景區將該男子列入“黑名單”,限制其購票參觀資格,拒絕其“登長城做好漢”。

  “刻劃式旅游”是八達嶺長城景區保護的老問題。自1987年八達嶺長城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各地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幾乎同時,“刻劃式旅游”的現象也紛紛出現,甚至“不到長城非好漢”變成了“不刻長城非好漢”。為加強對此類不文明行為的治理,《懲戒辦法》明確規定,對刻劃、故意損壞等七類破壞文物行為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構成刑事犯罪的,交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置。此前,2003年頒布的《北京市長城保護管理辦法》、2006年頒布的《長城保護條例》都對刻畫、涂污、損壞等危及長城安全的行為進行了規范,但相關行為仍時有發生。

  有的游客肆意放飛自我,“忘懷楷則”,題名留痕,刻畫涂鴉,劃傷文物;有的游客滿足于浮光掠影,不愿意深入了解景區的自然美學價值和歷史文化意蘊,缺少對風景文物的敬畏和珍愛之心……然而,涂抹刻畫“隨心所欲”,修復卻是難比登天。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董耀會曾表示:“因為刻得那么深,如果把它磨掉的話,那長城磚就被破壞了;如果抹上一層蓋住,那長城整個的風貌又被破壞了。”加強長城的保護,禁止刻劃、涂污、損壞十分基礎且關鍵。

  保護長城、杜絕“刻劃式旅游”等問題,需要持續深入提升游客文明素養和規則意識。在現代社會的文明肌體中,規則就是筋和骨。特別是在“陌生人”組成的公共場合,更須通過規則明確人們的行為邊界。綿延2萬多公里的長城不可避免會與參觀者“親密接觸”,祖國大地無盡的風景名勝也不能只是“養在深閨”,如果單靠相關部門監管,其難度之大不難想象。只有通過培育人們的規則意識和守則能力,才能讓文明旅游深入人心、蔚然成風,讓遵規守法成為文明旅游的第一道風景,讓保護文物的“長城”矗立在風景文物邊邊角角。

  徒法不足以自行。對違規破法者還須加大懲戒力度,讓不文明游客付出代價,提高違規違法成本。八達嶺長城景區懲戒辦法的出臺,為處理破壞長城文物和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不文明旅游行為立下了明規矩。在這個辦法實施首日,就對景區不文明游客立即制止、迅速懲處、首次“拉黑”。同時,北京市延慶區正在建立聯合懲戒機制,在八達嶺長城景區被列入“黑名單”的游客,也會被延慶區其他旅游景區拒之門外。推而廣之,一處拉黑,處處受限。這樣把警示作用盡可能地發揮出來,杜絕“破窗效應”,讓破壞文物成為一種高風險、高代價行為,推動文明旅游的發展。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