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紀事|顏溶溶:讓我到患者最重的地方去
來源:泉州醫界 發布時間:2020-03-31 09:08

  顏溶溶,福建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癥醫學科的主管護師。

  她在ICU工作已經十多個年頭了,對這里的儀器和護理操作再熟悉不過。

  其實,來武漢支援前顏溶溶也曾有過顧慮,畢竟新冠病毒的傳染性強,也有一定的病死率。

  但是,就在自己的醫院里,當看到她身邊的黨員同志在抗疫一線沖鋒在前,那種勇于擔當、不畏艱險、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地觸動著她,讓她堅定要去支援武漢抗疫的決心,而且要到患者最重的地方去!

  在報名參加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那一天,顏溶溶也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馳援武漢前的顏溶溶

  隨著醫療隊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后,得知國家衛健委要調配25護士組建重癥護理團隊……

  這時顏溶溶向領導主動請纓,“我就是ICU出身的,我能勝任ICU的上班節奏和工作強度!而且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也請黨組織在抗疫中考驗我!”。

  福建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林建清、聯絡員謝寶緣和福建醫大附二院第二批醫療隊臨時支部書記孫旭日經過商量,批準了她的申請。

  而來自和顏溶溶同一家醫院的陳學鵬、程聰明、紀錦坤、陳燕如、劉月英等也紛紛請戰,加入了重癥護理團隊,守護著新型冠狀病毒危重患者搶救的最后一道防線!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支援金銀潭醫院ICU的重癥護理團隊,左起分別為:陳學鵬、顏溶溶、劉月英、陳燕如、紀錦坤、程聰明

  我們都知道,ICU是護理任務最重、工作強度最高、精神壓力最大的地方,同時也是醫護人員感染風險較高的地方!

  在這里,他們每天都要上6個小時的班,再加上駐地與醫院的路途、穿脫防護設施和返回駐地的二次洗消,其實上班時間平均都要10小時。

  身著防護服、隔離衣,戴口罩、護目鏡和3層手套,還要上保護面屏,讓每個護理動作更費勁,但溶溶的小身板扛住了!

  氣管插管、吸痰、氣管切開、俯臥位通氣、血液凈化甚至ECMO(體外膜肺氧合,俗稱“人工肺”)等的護理,都需要專業的、有經驗的護士來操作,而這些對顏溶溶來說已經熟念于心了!

  同時在黨支部組織的感控培訓中,顏溶溶也更加認識到科學防護,現在她在ICU的工作更加從容。

  為了及時關心了解重癥護理團隊隊員的動態和需求,醫療隊和黨支部建立了微信群,“今天天氣冷,記得多穿衣”、“N95口罩、防護服夠嗎”、“要注意休息哦”,這些提示和問候經常在群里出現,雖然是再也平常不過的句子,但這些讓溶溶等隊員內心倍感溫暖。

  顏溶溶主動承擔起血液凈化患者的護理

  3月6日,這是顏溶溶來武漢抗疫的第15天,這段時間她一直精心照護的患者狀況好轉,脫離呼吸機,拔除了氣管插管,并且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轉陰,當患者清醒的時候,對她豎起大拇指說了聲“謝謝您”,頓時她激動地留下了眼淚!

  不經歷風雨,怎見彩虹?

  奔赴前線時,她不曾后悔;家人思念時,她微笑安慰。

  在ICU里見慣了生離死別的她,這次卻因為患者好轉了,她開心得掉了眼淚!

  溶溶說“只要黨有召喚,只要人民生命安全有需要,作為ICU出身的我,就有責任也有義務擔起這份職責,到患者最重的地方去!”

  一個支部,一座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幟!

  在全面阻擊新冠肺炎的戰“疫”中,黨組織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發揮的先鋒模范作用,深深地影響著周圍的每一個人!我們堅信,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一定會在這場戰“疫”中取得全面勝利!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第二援鄂醫療隊臨時黨支部

  溶溶和患者約定:待到江城春暖時,一起到中華路碼頭看看怒放的桃花!

  (特此感謝福建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白衣戰士供稿 ,致敬!)

【責任編輯:蔡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