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下去可不行。”企業可以申請復工復產了,但是來申請的寥寥無幾,村兩委焦急起來。我下派的是晉江市陳埭鎮仙石村,村里中小微企業221家。很多企業主反映返企工人嚴重不足,束手無策。
“如果企業抱團合作,共享員工,豈不雙贏!”我把想法與村主干商量。企業大多是制鞋的,員工工種相近,有很強的互補性。村主干十分贊成,“盤活閑置人力資源,先讓機器動起來。”
隨即,我和村網格員先找幾家試著撮合。
“這能行嗎?”“有點不切實際吧。”企業主表情猶豫,有的直言擔心自己員工被挖走。
“要讓大家轉變觀念”。我重振旗鼓,一家一家繼續拜訪游說,把抱團合作利大于弊的理由向企業主分析。
????泉州市紀委監委干部邱秋峰(右一)在晉江邦威鞋業公司幫助解決復工復產問題。
“工人合起來,先開工一家,誰的訂單急誰先做,另一家能省下這階段的員工費用。”我不厭其煩地溝通牽線,終于邦威鞋業公司和諾旺鞋業公司率先達成合作意向。當天諾旺鞋業公司便填報了復工申請。
“這次合作愉快,以后我們兩家會有更多合作。互幫互助,拓寬思路,謝謝你的點撥呀。”諾旺鞋業公司負責人對我說道。
隨后我和村支書又協助協龍模具公司找到了四家合作企業,“借”到二十多名員工。還促成安美公司稍作轉型,由外貿訂單轉向兼做本地訂單,緩解業務壓力。
一來二往,企業主與我熟絡了,有的向我坦言,“之前村里企業缺乏溝通,談不上合作,有時候因無序招工引起誤會。通過這次才發現溝通交流很重要,如果能建立一個組織或平臺就更好了。”
好事做到底,我順勢提出了建議,“咱們可以探索建立仙石村企業協會,幫助企業互通信息、調劑余缺、資源互補。”村兩委和企業主代表都表示贊同。
復工復產企業逐漸增多,熱心企業主也籌備起仙石村企業協會。看到他們臉上愁云逐漸消散,我為自己能幫助企業紓解困難而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