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差評”就是民心晴雨表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19-12-28 17:20

  政務服務機構、平臺和黨員干部、公職人員要高度重視并用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認真傾聽百姓心聲,動態把握“好差評”背后的社情民意,主動改進作風,不斷提升工作水平,讓群眾滿意認可,發自內心地說聲“親,給你好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的意見》。《意見》明確要求,2020年底前,全面建成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體系,建成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好差評”管理體系,各級政務服務機構、各類政務服務平臺全部開展“好差評”,實現政務服務事項、評價對象、服務渠道全覆蓋。《意見》還就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提出了明確責任標準、暢通評價渠道、用好評價結果、完善保障措施4個方面政策措施。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以制度為支撐、以評價為抓手,有利于推動政務服務機構、平臺切實增強服務意識,改進工作作風,提升行政效能。

  “政府部門做好服務是本分,服務不好是失職。”政務服務不只是為民辦好事辦實事,更應該及時聽取群眾意見、主動作出回應、提升服務質效。政務服務好與差,群眾感受最直觀、最深刻,也最有話語權。現實中,個別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面對辦事群眾冷眼相向、推諉扯皮、敷衍拖拉等情況仍有存在,群眾對此反映強烈。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發揮群眾監督作用。群眾既是政務服務的受眾,又是服務水平的評委,與政務服務機構、平臺之間保持及時暢通的良性互動,有利于推動政務服務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實現政府治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這正是一項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的改革實踐。

  自今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以來,一些地方積極探索推進。上海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使得評價方式更為多元;四川強化對“好評”的激勵,定期發布“好評”榜,并建立典型經驗總結推廣機制;浙江將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與“浙政釘”辦公平臺對接,形成全流程閉環的工作機制;廣東深圳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實現監管全公開,所有用戶在網上均可以直接看到評價結果。與以往的政風行風測評和公民滿意度測評相比,各地的政務服務“好差評”實踐在評價方式、評價工具、制度保障等方面各有創新。要發揮長效作用,持續提升政府服務質效,還需進一步增強制度的科學性、規范性和有效性。

  讓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真正觸動政務服務升級的“開關”,不僅要建立一套科學完善的評價標準,還要在評價結果運用機制上下功夫。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科技手段,對接利用政務網投訴舉報平臺和12345熱線等現有資源,確保評價能夠得到及時回訪和核實。可通過建立差評和投訴問題調查核實、督促整改和反饋機制,分析差評原因,督促進行整改。通過建立公開公示平臺,將“好差評”結果晾曬出來,與單位和個人的績效考核和獎懲相掛鉤,倒逼政府部門做好本職工作。還可以運用大數據,摸清數據背后反映的政務服務堵點難點痛點,剖析問題根源,研判企業和群眾的需求,探索政務服務個性化定制、精細化供給,完善相關制度和流程,推動政務服務全面升級。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摒棄工作上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踏踏實實地為民服務,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到老百姓心坎上。“好差評”就是民心晴雨表。政務服務機構、平臺和黨員干部、公職人員要高度重視并用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認真傾聽百姓心聲,動態把握“好差評”背后的社情民意,主動改進作風,不斷提升工作水平,讓群眾滿意認可,發自內心地說聲“親,給你好評”。

  晉江市紀委監委 朱瑜瑜

【責任編輯:顏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