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琦:元代良吏美名滿閩粵
來源:泉港區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19-12-12 23:08

????

????盧琦(1306-1362年),字希韓,號圭峰,立齋,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盧厝自然村人,少年時拜福州三山余子賢為師,潛心苦讀,得其老師贊:“盧希韓經學精通,為人簡重,在我門下十余年,不見惰容,真畏友也”,后又效仿先祖盧瞻(南宋哲宗元佑109進士)結廬惠安科山刻苦攻讀圣賢詩書。于1342壬午至元二年榮登進士,列二甲第一名,這一科全福建只有四名考中,而盧琦是泉州府當科唯一中進士之人。

????“賑災恤民,拯民于水火之中;身先士卒,恩威并舉,御寇于治境之外;廣開教化,大力興學,使合縣吏民知書達禮;慈仁為懷,施賑于鄰縣饑民,惠政及于四鄰”。盧琦每在任上,都會施以一系列仁政,他所轄之處,便保一方百姓平安,在《元史》之“良吏傳”中被譽為元代十八良吏之一。

????峰尾圭峰塔(圖:陳思文)

????賑災御寇 救民于水火

????至正十二年(1352年),盧琦任永春知縣,到任之前,永春遭遇空前大風雨,引發水發山崩,百姓死傷達3000余人,盧琦剛上任,就上疏請求開5處官倉,以施賑、平糶、放貸等方式,拯救饑饉,并均平賦役,減輕錢糧稅,豁免鐵爐稅,停止橫征各種牛、苧、絲料、夫役等附征什稅。另一方面,他下鄉勸農,積極清理積案,使歷久不結的懸案得以公允決斷,并勸民眾勿以細故訴訟傷農。至正十四年(1354年),安溪寇數萬人來襲永春,盧琦聞之,召集縣的百姓對他們說:“你們能戰則與之戰,不能,則我當獨自自盡以全忠義。”人們都感動憤慨,都愿追隨共戰,盧琦率領民眾攻擊賊寇,經過大大小小三十多戰,殺敵俘虜了一千二百余人,而縣民沒有死傷者,賊寇大懼,遂就逃走了。當時烽煙四起,列郡都不得安寧,惟獨永春平安無事。盧琦離任后,永春百姓延請閩中名士林泉生撰寫“永春知縣盧公去思碑”,矗立郊野,以贊頌盧琦功德。“盧永春”的美名因此遠播。

????盧琦德政碑

????剛正不阿 捍衛百姓利益

????至正十八年(1358年),旋升福建鹽課都提舉(正六品),分司海口,主管沿海鹽務,外商貨運都得經他許可方能交易于全省。當時奸商買通吏部和省府要員,欲向外商開放福建五大鹽場,把民生國課(國家稅收)所賴拱手讓給外人。盧琦拍案而起,疾呼:“是上虧國課,下毒亭民,吾腕可斷,牒不可署!”他毅然抗爭不辦,上官懾于他的威名,也無可奈何。

????文苑名士 詩文永流傳

????盧琦在政壇是位良吏,在文苑又是元末閩中四大名士之一,《泉州府志·藝文》和《惠安縣志·文苑》均載:盧琦著有《圭峰文集》十卷、《圭峰詩集》十二卷。《四庫全書集部》收錄《圭峰集》共上、下兩卷。《惠安縣志》評價其詩“出元代三十大家之上”,現代《中國文學史》也將其稱為元代詩人的代表。

????明?嘉靖《惠安縣志》稱:“元詩三十大家選,公(盧琦)詩澹遠,意境絕高。”盧琦的作品有很強的社會性和現實性,對人民的苦難充滿憂思與激憤,鞭撻元末的黑暗腐敗政治,表達對貪官悍吏的憤恨。其五言古詩《憂村氓》寫道:

????世道日紛紛,人人自憂切。路逢村老談,吞聲重悲咽:我里百余家,家家盡磨滅。休論富與貧,官事何由徹。縣帖昨夜下,羈縻成行列。鄰里爭遁逃,妻兒各分別。莫遣一遭逢,皮骨俱碎折。朝對狐貍啼,暮為豺狼嚙。到官縱得歸,囊底分文竭。仰視天宇高,綱維孰提挈。但恨身不死,抑郁腸中熱。南州無杜鵑,訴下空啼血。

????村史館內盧琦簡介

????家風嚴謹 孝廉傳后世

????盧氏家族家風嚴謹,剛正不阿、清正廉潔的品性對子孫后代產生深遠影響。盧琦長子盧杲自幼深受家學的熏陶,養成正直清廉、體恤貧苦、嫉惡如仇的品格。

????盧杲“弱冠知名”(成年之前,便已聲名遠播),他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前后以“人材”被舉薦,授河北鉅鹿縣知縣。初到鉅鹿,通過便服暗訪,整治兇惡,當地有個富戶叫藍和,盧杲在掌握其大量詳實的犯罪證據后,沖破重重壓力,開堂審理藍和。起初藍和想依仗其任知府的堂叔權勢為其脫罪,未能得逞后,又變換手法,改用千兩重金賄賂收買盧杲,卻被盧杲凜然拒絕,盧杲憑大量確鑿的人證、物證和民眾的強力支持,依法從速判處藍和斬立決。藍和伏法后,民心大快,百姓安居,全縣政通人和。

????盧杲離職時,鉅鹿百姓聚集道上,動情地齊唱鉅鹿歌謠送別,以致大道阻塞。據縣志載,直到清乾隆末年,鉅鹿城里還完好地保存著當年鉅鹿百姓為盧杲樹立的“遺愛碑”。

????盧氏家族簡介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父子兩代人傳承著盧氏家族為官一方、造福一地的良吏作風,他們“孝廉”故事中清明的政風、傳承的家風涵養了浩然之氣,更是我輩瞻仰、學習之典范。

【責任編輯:顏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