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紀檢情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19-11-18 17:33

圖為王日新在家中閱讀《中國紀檢監察報》。林偉彬 攝

  11月8日下午,安溪縣紀委原副書記、原監察局局長王日新來到縣紀委監委機關,將11月的黨費交到了負責黨務工作的小陳手中。

  “交黨費時,他反復跟我確認金額是否有誤。”每次看到王日新掏出那本陳舊的黨費證時,小陳都會為之動容,“他說,黨費體現著一名黨員對黨的忠誠,一分錢都不能少交。”

  在茶鄉安溪,提起王日新,很多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在任時,他剛直不阿、秉公執紀,被評為全國第五屆“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今年國慶前夕,這位“老紀檢”的胸前又多了一枚“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不辦成鐵案決不結案”是王日新一貫的工作作風。1998年3月,安溪縣某村主任李某被群眾舉報貪污供電“增容費”。談話時,李某自恃背后有人撐腰,不僅對自己的違紀行為矢口否認,還威脅辦案人員:“再查下去,當心吃不了兜著走。”

  面對咄咄逼人的李某,王日新冷靜分析道:“只有深入一線了解該鄉‘增容費’和供發電承包管理情況,拿出確鑿的證據,才能打掉他的囂張氣焰。”

  在他的建議下,辦案組臨時抽調了兩名辦案人員,二人前往該村翻閱資料、入戶調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

  與此同時,王日新帶領辦案組成員開展了細致的外圍調查:“走訪時,我們得知李某平日里是個孝子,對妻兒也是疼愛有加。”

  “你的親人希望你能積極爭取寬大處理,早日與他們團聚,難道你要辜負他們的期待嗎?”談話時,王日新先是展開親情攻勢,隨后又拿出了前期搜集到的證據。

  “我錯了,我坦白……”李某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如實交代了自己的違紀違法事實。最終,13名涉案干部均受到了應有懲處。

  事后,有人問王日新:“李某背后的關系網錯綜復雜,你這么唱黑臉,就不怕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他毫不猶豫地答道:“我‘得罪’不起的,只有紀法的權威和人民群眾的信任。”

  “老王就像是一本‘活字典’,每次翻閱都能挖出不少‘寶藏’。”安溪縣紀委監委第一紀檢監察室負責人呂建冊說,“他退休后,只要有空就會回單位轉轉。一聽到他來了,大家都會主動圍攏過來,向他請教一番。”

  此前發生的一件事,給呂建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年底,老王來縣里參加離退休干部會,會后,我找到他,想跟他聊聊問題線索初核時遇到的困惑。”

  出乎呂建冊意料的是,王日新的神情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直接打斷了他的話:“我已經退休了,不能知悉案情。退一萬步講,即使我現在仍然在崗,不是我分管的案件也一律不能過問,這是工作紀律。”

  在王日新看來,維護紀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是紀檢監察干部的天職:“從事監督執紀工作,一定要強化紀律意識,‘手電筒’既要照別人,更要照自己。”

  2008年12月,王日新正式退休,告別了奮戰多年的紀檢監察工作崗位。

  “老王退休后不久,縣里就請他去城區管委會項目上幫忙。建筑工地塵土飛揚,我擔心他身體吃不消,多次勸他不要接這個任務。”王日新的妻子黃柳枝回憶道。

  然而,對于這項新工作,王日新卻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爽快地應下了縣領導的請求,在項目一線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0個年頭。

  “每天早上8點,父親都會準時到達指定地點,比在職干部都積極。”王日新的兒子王堅說,“直到去年,他的胃出了毛病,實在難以堅持,才卸下了身上的擔子。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責任’二字的分量。”

  縣紀委監委黨支部舉辦的主題黨日活動、組織生活會,王日新都悉數參加,從不遲到早退。在縣紀委監委機關組織的座談會、意見征求會上,他也總能提出獨到的見解。

  “我要秉持紀檢監察干部的一片冰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奮斗。只要身體允許,我就不會停下腳步。”9月27日,安溪縣委書記高向榮為王日新戴上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那一刻,他心潮澎湃,熱淚盈眶。(作者:陳寶福 張曉斌)

【責任編輯:陳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