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生前鐘愛蘭花,院子里、陽臺上都種了好多盆蘭花。小時候的我,并不特別喜歡蘭花,偶見外婆種的蘭花開了花,也覺得很是普通,甚至認為比不上其他花的芳香撲鼻和色彩艷麗。長大后才慢慢懂得,外婆之所以偏愛蘭花,或許正是欣賞“芝蘭生于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這樣的品性吧。
一輩子教書育人的外婆,堅韌而執著。年少時,她刻苦努力成了村里鳳毛麟角能考上城里中學的女孩子。結婚后,她又克服家庭困難放下家中年幼的兩個孩子,踏上外地師范求學的道路,只為能更有底氣的教好書。年老以后,她依然堅持親力親為盡量不麻煩他人。
她常對我說,“妹仔,人都要有自己的目標,然后好好堅持下去,你也要爭氣啊,努力學習,以后才會有好的前途。”剛上初中那會,我因為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條件不如同桌,學習成績又在班里落后而有點氣餒,說話做事都自信心不足,外婆知道后對我說:“孩子,人不可有傲氣但不能沒傲骨,像我喜歡的學生,并不會因為家庭條件好壞而有差異,有的小孩家境很一般,但能收拾得干凈整潔、聰明好學,雖然會有些調皮搗蛋的毛病但依然是惹人疼愛的。”在外婆不斷的鼓勵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的學習成績慢慢有了起色,并穩定在班級前十名左右,心也漸漸明了,做人更重要的是知書達理、勤奮上進,無論身處什么樣的環境,在什么樣的位置,都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這才是難能可貴的地方。
2013年,我轉崗至紀檢監察室工作。
一開始,顧慮重重,監督對象都是原來熟悉的領導和同事,“唱黑臉”后,總感覺難為情。有次協辦一位領導干部違紀違法的案件,事后心里卻常感到不安和難過。
外婆知曉后,已近90高齡的她坐著三輪車去市場上為我挑選花盆,并從她精心照料的蘭花里,移栽了一盆贈予我。花的品種雖談不上好,但卻是她從娘家帶過來為數不多的珍愛之物。
外婆說,她的曾祖陳慶鏞是清末道光年間的監察御史,因抗直敢言,被人稱為“鯁直御史”。作為陳公后人,外婆對外祖家的故事一直津津樂道、引以為豪。那天,外婆指著蘭花對我說:“你看這花也是我娘家那兒原本種的,還記得我們北峰塔后村家里慶鏞公那的門楣上刻著‘實事求是’幾個字,你們小輩的都應該學學慶鏞公那樣,做學問做事都要嚴謹公正,像蘭花那般堅守自己的品德和操守,不要為外界所干擾。做錯了事的人,自然要承擔責任,受到責罰。你用心負責配合工作,只不過是在履行自己的職責,并沒有過錯,不要因為這感到內疚。”聽了外婆的一番話,我忐忑不安的心才慢慢放松和平靜下來。
如今,外婆去世已好幾年,但她“守正如蘭”的教導言猶在耳,讓我這些年來內心平靜,履職辦事心無旁騖,雖然貌似做了大量“得罪人”的工作,自己卻并不像原想的那般為旁人所疏遠,還是得到了大多數人的理解和認同。(作者:汪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