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來,鼓舞一代代國人奮進的國家精神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雜志 發布時間:2019-10-04 18:28

  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托舉偉大的夢想。70年砥礪奮進,70年長歌未央,回望來時路,是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用勤勞、智慧、勇氣,以信仰、信念、信心鑄就的國家精神,一路照亮我們的前行道路,在奮進中書寫了彪炳史冊的民族復興奇跡。此時此刻,讓我們再次致敬風雨兼程的70年,致敬步履堅定的祖國,致敬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讓國家精神照亮我們新的征程,揚華夏民魂,壯炎黃國魂!

?

【大慶精神 鐵人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王進喜,中國黑龍江省大慶市大慶油田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體制服井噴而家喻戶曉,人稱“鐵人”。鐵人精神是大慶精神的典型化體現和人格化濃縮,主要包括“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精神;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經得起子孫萬代檢驗的認真負責精神;不計名利,埋頭苦干的無私奉獻精神”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寶貴精神財富。

?

【紅旗渠精神】插在太行之巔的精神旗幟

  從1960年2月開工,到1974年8月工程全部竣工,河南省林縣10萬英雄兒女歷經14年奮斗,僅僅靠著一錘、一鏟、兩只手,在萬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鍛造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生活艱苦創業、不懈奮斗。

?

【焦裕祿精神】活著是一面旗幟,倒下是一座豐碑

  “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1962年冬天,焦裕祿來到當時內澇、風沙、鹽堿“三害”肆虐的蘭考擔任縣委書記,帶領全縣人民戰天斗地,奮力改變貧困面貌。1964年5月,積勞成疾的他生命永遠定格在42歲。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鑄就了“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焦裕祿精神,深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黨員干部。

  

【“兩彈一星”精神】中華民族不欺侮別人,也絕不受別人欺侮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對帝國主義的武力威脅和美英等大國的核訛詐、核壟斷,黨中央決定研制“兩彈一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廣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發揚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在現代化建設道路上奮勇開拓的巨大推進力量。

  

【特區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殺出一條血路”

  41年前,改革開放大幕開啟,經濟特區“橫空出世”。倡導“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打破職務“鐵飯碗”、廢除平均主義“大鍋飯”……經濟特區先行先試、敢闖敢試,把中央戰略設想變為了生動現實,不僅創造了世界現代化史上的發展奇跡,也形成了“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推動改革開放大潮席卷神州。新時代更需要我們繼續將特區精神發揚光大,推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女排精神】世上少有長盛不衰的隊伍,但有永不言棄的追求

  女排精神,簡而言之,就是拼搏精神。從1981年到1986年,中國女排創下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開創了我國大球翻身的新篇章。女排精神不僅成為了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更成為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30多年來,中國女排收獲過成功與榮耀,也經歷了挫折和磨難,但女排精神歷久彌新,在新時代煥發著新的光彩。

  

【抗震救災精神】地震可以摧毀一個城市,但摧毀不了中國人民的堅強意志

  汶川、雅安等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了史詩般的偉大抗爭和救援。從解放軍部隊的迅速調動到全國救援力量的迅速集結,從救災物資的調度到特殊黨費的交納,從抗震救災到災后重建,無不反映出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展現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越性。“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以人為本、尊重科學”的抗震救災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

  

【載人航天精神】托起航天夢的精神之翼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中國人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2003年,以航天英雄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平安返回為開端,中國航天員先后有11人、14人次征戰太空,共繞地球飛行1000多圈,行程達4600余萬公里。“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企業家精神】市場活力來自于企業家精神

  “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改革開放打開的制度空間,讓一大批民營企業脫穎而出;新世紀以來進一步擴大開放,讓中國企業走向世界舞臺;時至今日的科技創新,令知識密集型企業井噴式增長,中國獨角獸公司在國際舞臺上的戲份越來越重,背后正是新一代企業家的興起。一部改革開放的歷史,不僅記錄了企業家群體的創新創業,也見證了“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企業家精神的成長成熟。

  

【塞罕壩精神】造就的不僅是一座“美麗高嶺”,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植根于塞罕壩140萬畝的土地,源于成百上千名塞罕壩人的奉獻奮斗,成長于塞罕壩日益輝煌的綠色事業之上,是幾代塞罕壩人用心血、汗水和生命凝結而成。57年來,塞罕壩人牢記使命,雙手打造“綠屏障”,捍衛京津冀生態安全;艱苦創業,六女上壩傳佳話,領導干部睡門口;綠色發展,美麗高嶺中國綠,金山銀山樹典型。在他們手中,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受他們激勵,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

  

【新時代偉大長征精神】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第二十五軍進行了偉大的長征。偉大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一定要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不斷跨越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責任編輯:王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