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改革發展的深入,加強農村穩定工作成為紀檢監察機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去年來,惠安縣紀委監委在加強全縣村級紀檢委員隊伍建設的基礎上,以紫山鎮尾山村、官溪村為試點,進一步探索村級紀檢委員履職的有效途徑,積極發揮村級紀檢委員“四員(政策宣傳員、廉政監督員、民情信息員、矛盾調解員)”作用,激活“末梢神經”,助推“強基促穩”。
明法紀宣政策 勤當“宣傳員”
“村集體依法取得的收入必須按規定及時入賬,嚴禁將村集體資產以任何形式隱瞞、擠占、挪用或者私分……”
“村干部參加集體活動或在當地開展議事等村務工作誤餐的,一律不準報支餐費,實行定額誤餐補貼……”
近日,紫山鎮官溪村紀檢委員陳翔帶領村“兩委”成員學習村集體財務管理業務知識,這是惠安縣村級紀檢委員履行教育宣傳職責,當好“宣傳員”的一個縮影。
“但因職責不明,長期以來,村級廉政教育無人具體抓,個別基層干部對黨紀法規、村務規范一知半解。”惠安縣紫山鎮紀委書記、監察組長肖明立表示,通過定期下發黨紀法規、紀檢監察業務知識及典型案例通報,由村級紀檢委員領學,既強化干部規矩意識,也進一步樹立紀檢委員威信。
“我們不僅要讓黨員干部弄懂黨紀規矩,也要讓群眾明白惠農政策。”陳翔說。今年來,官溪村實施“兩高”沿線整治,有251棟裸房需要整治,直接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他按照村級紀檢委員“勤入戶、勤宣傳、勤協助”的工作要求,利用中午晚上群眾農閑在家,耐心宣傳“兩高”整治優惠政策,為群眾解惑釋疑,算清“經濟賬”,并幫助經濟困難的群眾申請低息貸款,解決群眾資金難題,有力推進整治工作的開展,且未出現群眾信訪或上訪情況。
用好“四權”工作法 當好“監督員”
“村級紀檢委員要監督什么?如何才能有效開展監督?”針對問題,緊盯目標,惠安縣紀委監委在紫山鎮尾山村規范村務運作“四權(清權、曬權、用權、督權)”工作法基礎上,積極探索創新,厘清一套發揮村級紀檢委員監督作用的簡明流程。
協助“清權”——變“暗箱操作”為“陽光作業”。尾山村紀檢委員曾錦章一上任,就在鎮紀委監察組的指導下,協助村黨支部梳理出11項重點權力事項,并根據工作分工,全面梳理排查個人廉政風險點,提出防控措施建議,讓村干部知風險、識危險、不冒險。
明明白白“曬權”,打造陽光村務。曾錦章每月抽查村務公開情況,督促村委會對民主決策、財務支出、農村住宅建設報批、低保戶評定等村級重點事務進行公開,尤其是變財務報表公開為流水賬公開,真正讓村民看得懂、能監督。
“現在村里的每一項支出都用流水帳詳細列出來,連一支筆一張紙的費用都公開,這樣明明白白的公開大家才看得懂。”正在尾山重點村務公開欄前駐足觀看的村民陳桂元豎起大拇指,點頭稱道。
此外,曾錦章通過參加村黨組織會議,列席村委會、村民代表會議等,對村級事務“用權”全程監督,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防止小毛病演變成大問題。對階段性重點工作,他直接進村入戶開展核實。“我們村作為今年非洲豬瘟防控生豬清欄退養重點村,前不久,我到5戶重點戶家中核實情況,既防止該清未清,又防止虛報冒領。”曾錦章講道。
與此同時,該村嚴格落實決策民主公開,由群眾進行“督權”。凡涉及村務管理重大事項以及群眾關注的熱難點問題,曾錦章及時提醒村級組織通過黨員議事會、項目聽證會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接受群眾質詢,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發生。
“以前村里做點公益事業,村民總是懷疑有貓膩,現在通過及時公開村務,群眾全程參與決策,各項工作推進很順利,沒人再說閑話了。”尾山村黨支部書記陳志賢表示。
既是“信息員” 也是“調解員”
今年春節前夕,惠安縣紫山鎮尾山村竹仔林的4條石板橋因地基沉陷而損壞,導致村民出行受阻,十幾個村民準備到鎮里上訪。
在入戶走訪中獲悉這一情況后,曾錦章一邊做好群眾工作,一邊向黨支部匯報,并推動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決定由村里出資2.5萬元用于新橋建設,不足部分由村民集資。之后他積極發動群眾并帶頭捐款,共籌資三千余元。最終,一座鋼筋混凝土橋順利建成,村民訴求得到圓滿解決,矛盾得以順利化解。
當好“信息員”,發揮“哨兵”作用。根據鎮紀委監察組的部署,尾山村紀檢委員定期走訪黨員干部、低保、扶貧對象和困難群體,收集群眾意見。同時,及時防范化解矛盾糾紛,做好群眾身邊的“潤滑劑”,切實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群眾反映的情況,無論業務內業務外,都要耐心管。”曾錦章如是想,如是做。按照縣紀委監委倡導的紀檢委員兼調解員方式,他兼任尾山村調解員,在工作中提煉出處理日常矛盾糾紛的“三個第一”,即第一時間知道,第一時間介入,第一時間化解。自去年底以來,他先后成功化解4起本村群眾間的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