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爺,您好!我是縣紀委的,您對我們紀委搞村級‘靶向’監督怎么看?”6月24日下午,安溪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林文超利用到尚卿鄉監督檢查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情況之機,隨機問起路邊一名憨厚的老伯。
“我不懂啥叫‘靶向’監督,但最近我們村里一下子就變了樣!”
“啥變樣啦?”
“你看,村里的財務收支情況都發到我們手機了,而且每筆花銷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說著說著,這名老伯從兜里掏出手機,打開微信,只見一個名為“后福村財務公開群”置在頂端,點擊進去一看,5月份每一筆收支項目的時間、用途、單價、總額、經手人等直觀信息“躍然紙上”。
“老伯,您還懂得把這個微信群置頂啊?”帶著欣慰之情,林文超追問起來。
“是我孫子教我的,他說這樣方便查看。”老伯笑著說,“我們最怕村里在財務上做‘手腳’,有了這樣的公開,村干部就不敢亂來了。”
當得知林文超的身份后,這名老伯拉起林文超的手,激動地說,“現在我大概知道‘靶向’的意思了,你們真是太用心了!”
這是安溪縣紀委監委探索推行村級組織“靶向”監督活動的一個場景。
今年年初,針對近年來70%以上的信訪件、50%以上的違紀違法案件發生在農村基層一線的情況,安溪縣紀委監委著眼打實基層基礎、維護群眾合法利益,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從信訪問題突出、管理相對混亂、違紀問題較多的村入手,在全縣擇選54個村(社區),聚焦集體“三資”、 “三重一大”、涉民利益等群眾普遍關心關注、廉政風險系數高的事項,把監督的觸角放在拓寬公開渠道、集體研究決策、民主透明管理等方面上,從今年4月份起開展村級組織“靶向”監督活動。
為了使“靶向”監督取得實效,安溪縣紀委監委依托6個聯動協作片區,由委領導帶隊,不定時實地督促檢查指導。
“每到一處,我們不僅現場查看‘靶向’監督工作進展情況,現場協調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且還隨機走訪群眾,了解群眾對我們開展‘靶向’監督的看法、意見。”縣監委委員邱世平介紹道,通過走訪,群眾通過微信,以流水賬“裸示”公開的方式公開村里面的財務收支情況、涉民利益事項等最為歡迎,“公開從‘上墻’上升為‘上網’,解決了農村外出人員多、群眾不愿到村里公開欄看等現實問題,拓寬了群眾監督渠道,是有力遏制村級干部‘微腐敗’、有效開展‘靶向’監督的重要路徑。”
與此同時,安溪縣紀委監委還利用“半月談”活動,把鄉鎮紀委書記“請上來”,聽取“靶向”監督情況匯報,交流工作方法和經驗,推動“靶向”監督落細落深。
一些鄉鎮紀委還把深化“五統一”、落實“五個必”與開展村級“靶向”監督活動有效銜接、一體推進。官橋、湖頭等鄉鎮紀委建立“1+N”監督模式,把轄區內的村(社區)劃分為若干片區,每個片區由一名鄉鎮專職紀檢監察干部和若干名村級紀檢委員組成,對“靶向”監督村和其他重點村開展“聯合監督”“異地監督”。長坑鄉紀委從全鄉26名村級紀檢委員中選出6名敢于擔當、能力過硬、盡職盡責的村級紀檢委員,配合鄉紀委不定期開展村級交叉巡查。
“靶向監督這項活動雖然開展的時間不長,但已經有了初步的效果。”林文超說,從4月啟動以來到現在,村一級的信訪量同比去年下降了近三成,“下一步,我們將通過入戶走訪、蹲點調研等辦法,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力求‘靶向’更精準、更聚焦,切實推動監督執紀直抵‘最后一公里’,不斷提升茶鄉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