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為南安市紀委監委開展“請上來”活動。

圖2為南安市紀委監委組織干部前往晉江參觀學習基層紀檢監察組織建設工作。
“真是太感謝你們了,這么快就幫我追回了這4000元。”前不久,南安市康美鎮團結村貧困戶曾某拿著“失而復得”的產業扶貧專項資金,臉上笑開了花。
今年1月12日,康美鎮紀委書記王永生根據工作安排到團結村貧困戶曾某家中進行走訪,在交談中了解到,政府部門發放給曾某用于養牛的8000元產業扶貧補助資金,被該村村委會副主任曾智生以“他人寄存”為由拿走4000元的情況。隨后鎮紀委經過走訪調查、多方取證,終是為曾某追回被“勻走”的補助金,向扶貧資金“伸黑手”的曾智生受到留黨察看一年的紀律處分。
這是南安市紀檢監察機關推行“五統一”規范化建設、落深落細“五個必”進村入戶工作法的一個生動縮影。
組織有保障,基層“前哨”才能更給力。為進一步配齊配強鄉鎮紀檢監察隊伍力量,2019年1月,南安市紀委監委根據泉州市紀委監委部署要求,印發《關于推進鄉鎮(街道)紀檢監察組織“五統一”規范化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從人員調配、考核待遇、硬件配備、工作經費、工作標準等五方面著手,有效推動實現全市全面從嚴治黨力量再整合、再提升。
“調整后,我們全市鄉鎮(街道)專職紀檢監察干部從原來的54名增加到現在78名,實現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3名專職干部。”據南安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有效破解力量不足、能力不高、人情干擾等問題,該市通過深化實行片區協作聯動機制,將全市28個基層紀委(紀工委)監察組、25個派駐紀檢組劃分成6個協作片區,設立6個片區協作工作小組,變“單兵作戰”為“兵團作戰”,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充分發揮隊伍的“聚合效應”。
前不久,洪梅鎮紀委辦理一起某村黨支部書記收受建房人錢款的信訪件,由于案情復雜,調查一時陷入僵局。在向市紀委監委相關部門反映情況后,該鎮紀委所在的第六片區迅速啟動協作機制,抽調同片區2名紀檢監察干部進行協助調查,案件很快就取得了突破。
“‘片區協作’工作機制的推行,既破解鄉鎮紀委查辦案件的阻力,減輕了我們查辦案件的壓力,工作開展起來順暢了,辦案質量提升了,我們監督執紀的底氣和信心更足了。”洪梅鎮紀委書記、監察組組長周立新說。
為延伸監督觸角,在組建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工作協作區的同時,南安市還注重發揮村級紀檢委員隊伍作用。目前,全市424個村(社區)中,成立黨委的15個村(社區)均成立村(社區)紀委、至少配備3名紀委委員;409個村(社區)黨總支、黨支部全部確定村級紀檢委員,并選聘村級黨風廉政建設聯絡員,打造一張“基層聯動監督網”,確保監督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紀檢監察工作就在身邊、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針對一些基層紀檢監察干部業務不熟悉、缺乏專業知識的現狀,南安市紀委監委注重在學習培訓和業務指導上下功夫,采取“走出去”和“請上來”的方式,通過上派下掛、跟班學習、參與辦案、以老帶新等形式,不斷豐富鄉鎮紀檢監察干部業務知識,有效破解監督檢查和審查調查的“本領恐慌”。
早在今年一月,該市紀委監委就組織全市近200名紀檢監察干部參加培訓班,集中“加油充電”,吹響了業務能力輪訓的“集結號”。接著,3月,舉辦信訪舉報件問題線索處置專題培訓會;4月,組織委機關、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赴晉江市內坑鎮、磁灶鎮大埔村進行考察學習;6月,分批次對鄉鎮(街道)紀委(紀工委)監察組開展“請上來”活動……今年來,南安市紀委監委組織紀檢監察干部參加各級各類培訓650余人次。
此外,各鄉鎮(街道)紀委(紀工委)監察組通過舉辦村級紀檢委員業務培訓會,對村級紀檢委員的工作職責、監督方式、監督重點等進行詳細的解讀,為他們當好“宣傳員”“情報員”“監督員”找準方向,更好發揮監督“前哨”作用充電提能。截止目前,該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組織村(社區)紀檢員培訓近900人次。
“‘五統一’規范化建設實施以來,各鄉鎮紀委監察組在履職能力和工作活力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了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南安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該市將繼續以“五統一”“五個必”為抓手,切實把基層紀檢監察監督工作抓細抓深抓到底,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