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 情駐桂陽
——記泉州市紀委掛職駐村干部蔡翔
陳曦妮
“沒想到這兒別有洞天,既有元朝留下的古寨,又有適合休閑娛樂的水寨,還能親自體驗農耕文化,真是不虛此行。”周末到德化縣桂陽鄉春游的小劉一家對“寨見桂陽”旅游項目贊不絕口。
許多游人也被這里的美麗景色所陶醉,涌溪水寨如一面銀鏡,與四周古寨民居和綠色峰巒交相輝映……
說起現在小有名氣的“寨見桂陽”旅游項目,當地群眾都豎起大拇指夸起一個人,“他推動了‘寨見桂陽’項目落地,讓鄉村發展找到一條新路子。”
他就是2016年11月到德化縣桂陽鄉掛職,擔任鄉黨委副書記兼桂陽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的蔡翔,泉州市紀委駐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紀檢組正科級紀檢員。
初到桂陽鄉
用真心拉近距離
桂陽鄉桂陽村地處德化縣北部山區,長期以來受區位和交通因素的制約,基礎設施薄弱,主導產業缺乏,群眾增收困難,是省級建檔立卡貧困村。
蔡翔剛報到時,村里人對這位未滿30歲的年輕人并不看好,“連閩南話都說不清楚,能做什么?”
但蔡翔知道自己所肩負的扶貧使命,清楚必須努力做出實績,用真情贏得信任。
他從所掛鉤幫扶的貧困戶開始。
老林幾年前因患胃癌花去家里所有積蓄,還欠下一筆債,兒子一邊照顧在家靜養的老林,一邊偶爾在村里打點零工,盡管能爭取的報銷和補貼政策都享受到了,一家人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有什么辦法是脫貧的長久之計?”蔡翔琢磨著。
作為掛鉤幫扶干部,蔡翔時不時就來走訪看望老林,一次在閑聊中老林說起掛心的事,“現在身子恢復得不錯,可以適當干點活。一家人都綁在大山中,不好,要是有個更好的出路,應該出去打拼打拼。”
見老林自己有這個念頭,蔡翔趕緊把之前聯系的企業信息向他們一家說了。經蔡翔介紹,后來老林夫妻去了一家陶瓷廠打工,老林兒子則到一家汽車配件廠做起了學徒,由于吃苦耐勞、踏實學藝,不久后又被晉江一家更大的汽配廠挖角。
工作生活的積極性被激發,老林家漸漸擺脫了貧困,欠下的債務也慢慢減輕。蔡翔仍不時前去看望。生活越來越有起色,老林精氣神更好了,每一次見蔡翔來,都熱情招待,還跟周圍鄰居直言,這小伙子是自己人。
蔡翔深入群眾家中了解情況
除了掛鉤的貧困戶,蔡翔對村里每一戶貧困戶都必訪必問,看看他們的實際情況,聽聽他們的心里想法,盡可能地提供幫助。
村里許多老人患有眼疾,蔡翔便邀請市統一戰線醫療專家服務團等聯合醫療專家組到桂陽村開展義診活動。掛職期間累計服務群眾約1000人次,贈送藥品近5萬元。
村里文體活動匱乏,蔡翔便聯系文化部門,在元宵等節日,邀請高甲戲劇團等到村里進行高甲戲演出,讓群眾高高興興地過節。
留守貧困戶需要適宜的增收方式,蔡翔幫助他們向上爭取各種扶持資金6.2萬元,“量身定制”毛竹、油茶、山羊、草香豬、黑雞等本地種養殖業,扶持農戶通過發展農業生產實現增收。
蔡翔的細心和貼心,村里老人能感受到。在村里居住的桂陽中學退休老教師林國慶還特地寫來一首感謝詩“鄉村小道滿青苔,風雨匆匆送傘來,干部身先關愛事,老人留守暖心懷”。
村里群眾與蔡翔熟絡起來,大家漸漸喜歡和這位駐村干部用半閩南話半普通話的方式拉家常、聊鄉情。
黨建引領
凝心聚力共謀發展
“黨支部的凝聚力很重要。”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蔡翔一方面推動組織建設規范化,設立城區黨小組,完善“三會一課”等黨支部組織工作制度、黨員教育和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開展承諾、踐諾、評諾活動,“憶初心、強黨性、當先鋒”主題黨日活動,將舊會場改造為黨性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黨建宣傳教育和廉政教育,充分調動黨員干部的積極性。
一系列措施在黨員群眾當中引起強烈反響,對在城關打工的黨員小林來說,“我們村外出流動黨員多,之前每次開展黨員活動都很困難,現在城區設立黨小組,參加黨組織生活就更方便了。” 91歲的老黨員林國安在主題黨日活動現場,一邊帶頭在換屆紀律承諾墻上簽名,一邊動情地說,“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我雖然年紀大了,但還是要多來參加”。
駐村以來,該村新發展黨員5人,培養村級組織后備干部3人。2018年順利完成換屆選舉工作,新一屆支委班子的文化程度、年齡結構、女性委員職數均有了較大的改善,政治堅定、工作務實,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年輕黨員進入了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提高了班子的整體素質和戰斗力。
蔡翔送流動票箱上門方便選民投票
“小蔡的激情感染了我們所有黨員。”
黨員團結,支部活力顯現,干事創業的勁頭十足。桂陽鄉至聯三線(上涌)二級公路建設前期工作中,黨員干部深入細致走訪做通群眾工作,不僅未出現任何糾紛,且涉及征遷的群眾都表示愿意無償提供土地,圓滿完成征遷任務和項目前期工作。
村里還支持培育桂陽鄉大學生返鄉創業基地,利用原桂陽中學的場地,采取黨支部+創業基地+合作農戶的方式,融入供銷e家營銷平臺,推動成為產、研、銷一體化的農業發展平臺,目前已有返鄉創業大學生6名,文創管理公司1家,農業主體10家,電子商務服務商3家,種養殖合作散戶98戶,整合種養殖品類包括綠殼蛋雞、黑羊、倒刺鲃,以及茶油、毛竹林種植等,年銷量達數十萬元。
不僅如此,蔡翔還多方籌措資金,修繕村部辦公樓、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搭建村級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改造提升桂陽公園……村里的設施環境大為改善,在2018年全縣鄉村環境整治綜合考評中獲得二等獎。
融入桂陽鄉
開發“寨見桂陽”
“小蔡,在深山處有個古寨子,挺有歷史的,有空可以去看看呀……”
在村里老人的帶領下,蔡翔和鄉村干部群眾們一路劈開齊腰的草木,沿著蜿蜒的碎石小道爬上了梓溪斜嶺山,見到長達八百米斑駁殘缺的古城墻,佇立在山頂,像在默默訴說歷史的故事,守護這片安靜的山林,這讓蔡翔無比驚喜。
為了搞清楚古寨的歷史,蔡翔與鎮上干部一起,翻閱《桂陽鄉志》《桂陽林氏族譜》等鄉志古籍,走訪歷史專家,向上了年紀的老人了解情況。原來,這座古寨是元末鄭寬永為反抗元朝統治起義所建立的大本營、霸王寨;在霸王寨周圍有許多聯防寨堡,而位于桂陽村睡仙山的太平寨,則是德化現存歷史最古老、占地面積最大、保存比較完整且目前仍有人居住的古寨之一。
這是歷史留存給桂陽的寶物,既要好好保護,又要充分利用與開發。在蔡翔的推動下,鎮里啟動了旅游項目規劃,對桂陽鄉境內的遺存古寨進行摸底調研,將涌溪水寨項目納入其中,并邀請了有合作意向的專業旅游公司一起開發。
“項目一定要統籌考慮,為村里長遠發展謀劃。”蔡翔與村干部一起商量,決定一方面通過環境整治,提升改造沿線的交通、水利、衛生等設施,進一步改善鄉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另一方面發展旅游服務業,帶動村民就業和增收,促進民宿、餐飲、旅游紀念品等產業發展,吸引更多的群眾返鄉創業、就業,帶給鄉村更多的活力,形成良性循環、振興發展。
有了基本思路,蔡翔又與鄉村干部、項目開發公司人員一道,白天一遍一遍走山寨、串村落;夜晚集思廣益,迸發創意火花。經過反反復復考察、對接、溝通,如對地勢險要的太平寨如何活態傳承保護,對霸王寨、石墻門、殿宇遺址如何保護修復,對山水交融的涌溪水寨如何與現代化水上娛樂結合完善等等……最終形成了完整的規劃,提出了“寨見桂陽”旅游發展項目。
“蔡翔像一個土生土長的桂陽人,如數家珍般介紹桂陽的旅游資源。如何進行保護與開發,他的許多點子很不錯。”工作人員感嘆道。
在項目規劃征求群眾意見時,大家一致通過。不久又建成了桂陽游客服務中心,拍攝了“寨見桂陽”的宣傳片,一條古寨古堡探幽、農耕文化體驗、鄉村休閑養生旅游線路已日趨完善……
改造后的涌溪水寨
隨著項目的實施,僅涌溪水寨的水上旅游項目就提供了數十個就業崗位,初期營業后,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等一整條服務產業鏈的效益,周圍農戶的茶油、竹筍、菌菇等產品也拓寬了銷路。
“村里的貧困戶全部脫貧了,貧困村的帽子摘掉了,整個村莊都煥然一新,2018年底還入選了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這都得感謝小蔡呀!”村民現在說起蔡翔,紛紛點贊,大家打心眼里喜歡這位駐村干部,“他現在說閩南話都是滿滿的桂陽腔,滿滿的桂陽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