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家務清單”之所以會引發輿論熱議,多半在于這“家務”不是列給家長做的,而是列給孩子做的。在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家長和孩子是有分工的:孩子就是負責學習、玩樂,干家務則是家長的份內活。這種觀念也導致很多孩子對于家務活毫無概念,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習慣,使他們在集體生活中缺乏獨立性、缺少責任感。
????能夠想到在德育課程中,以“干家務”為切入口,來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這既是一種觀念和理念上的創新,更是一種教育實踐上的創新。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小皇帝”“小公主”不該是新時代好少年應有的模樣,在這一問題上,作為學校,應當積極地有所作為。
????傳統的德育課,多半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雖然也可以把熱愛勞動、互幫互助、尊老愛幼、團結友愛等美德觀念傳授給學生,但再好的品德如果只限于概念上的教授,而不落實到具體實踐中,也無法轉變為德行,更無法固化為德性。因此,樹德小學的這一做法,無疑是將德育教育從理論邁向實踐的一步重要跨越。
????干家務,其實就是一種最簡單、最日常化的勞動,對于孩子們來講,也并不是一項有難度的家庭作業,所以很具有可行性和實操性。一方面,通過親身實踐,孩子們可以體驗勞動的不易,從而更加懂得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學會為父母分擔,培養對家庭的責任感。一個人,只有對家庭有責任感,將來才會對他人、對社會有責任感、使命感。
????另一方面,適量的家務勞動也能夠提高孩子們的動手、動腦能力。生活中蘊藏著很多智慧和道理,也包含很多知識和技能。孩子們可以在日常勞動中,獲取到很多課堂上、書本里沒有的寶貴知識和經驗,這些都是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的財富和寶庫。在勞動實踐中磨礪成長起來的孩子,一定比在嬌生慣養中呵護長大的孩子更明理、更優秀。
????再者,這一作業形式也符合了當前很多家長的內心訴求。其實,在很多家庭中,并非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干家務,而是有著來自課業負擔的種種擔憂。既怕因做家務耽誤孩子寫作業,也怕因做家務占據孩子的娛樂時間。于是,做家務便被很多家長視為了給孩子們增加的額外負累。而學校將干家務作為一項作業來布置,就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家長們的擔憂。干家務既是在完成作業,也是在參與勞動,更可以體驗到勞動的快樂感和成就感,這份滿滿的收獲無可替代。
????當然,任何一種新理念、新做法都會存在利與弊的兩面性。干家務這項特殊作業在實踐當中,或許也還會催生出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有關方面和全社會要以科學的態度和視角來審視和把脈,使孩子們能真正通過完成這項“作業”,交出成長中的滿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