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巡鎮帶村” 巡察利劍直插基層
來源:泉州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19-04-30 09:22

  “巡察組到村里,不是來找我們麻煩,而是幫我們查找問題、推動解決。”談起村里接受巡察后的變化,泉州市永春縣吾峰鎮吾西村黨支部書記張國才滿臉笑容。

  自從永春縣開展“巡鎮帶村”延伸 巡察后,吾西村的村務決策、黨務村務公開等工作有了很大改觀,村干部重新贏得了村民的心。

  去年以來,泉州市加大對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的巡察力度,探索創新“巡鎮帶村”方式,在開展鄉鎮一級巡察的同時,向村級黨組織開展延伸巡察,提高巡察監督效能,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永春縣委巡察外山鄉黨委期間,延伸巡察墘溪村,到群眾家中了解有關情況。林丹紅 攝

  巡察進村 聚焦重點

  “之前市、縣巡察只到鄉鎮一級,但村一級地域小、人情復雜、村干部權力大,對基層黨員干部的監督也不容忽視。”洛江區委巡察辦主任杜金基認為。

  泉州地處東南沿海,全市各村經濟發展情況、地域人文情況各有特點,村級黨組織點多面廣,如何把監督觸角延伸到“神經末梢”?

  為此,泉州市制定下發《泉州市推進巡察向村級黨組織延伸的指導意見(試行)》,要求各縣(市、區)黨委巡察辦組建巡察組,在對鄉鎮一級巡察的同時,開展對村一級的延伸監督檢查和重點核查,到村一級“單個掃描”。

  “巡察組組長由縣(市、區)巡察工作領導小組派出,副組長和其他成員從縣鄉兩級紀檢監察、組織、財審等部門抽調。”泉州市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在此基礎上,泉州市注重把握全面覆蓋與分類施策相結合的原則,根據村的不同類型開展巡察工作,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

  南安市立足沿海、中部、山區三個發展層面的實際,將村(社區)分為經濟體量大、組織軟弱渙散、信訪反映集中、市縣扶貧和一般村(社區)五大類,在巡察鄉鎮時,選取1至2類村(社區)重點巡察。

  永春縣根據全縣村(社區)數量多、相對分散、全覆蓋任務重等實際,在巡察鄉鎮時,每個鄉鎮抽取一半以上的村重點巡察,做到平原村、山頂村、典型村、薄弱村全覆蓋,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村、工程項目多、群眾反映問題多的村必查。

  “對尚未巡察的村,通過督促鄉鎮開展‘未巡先改’,或適時組織開展專項巡察、機動式巡察等,從而實現監督全覆蓋。”泉州市委巡察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以來,全市上下形成“市統籌、縣主責、鎮推進”的巡察工作格局。

  洛江區委巡察組巡察馬甲鎮期間,延伸巡察所轄村級黨組織,到永安村貧困戶家中了解扶貧政策落實情況。林升 攝

  聚焦問題 同頻共振

  巡 察 時 間 短、任 務 重、問 題 復雜……如何高效掃描、精準篩查、找準病因,泉州各縣(市、區)在巡察的方式方法上下功夫。

  “對村巡察要‘接地氣’,我們深入田間地頭,通過個別談話了解、入戶走訪、查閱有關資料等方式,集中精力找出主要問題。”晉江市委巡察辦干部謝天順分享了該市開展村級巡察的經驗。為提高巡察質效,泉州各市(縣)把發動群眾作為關鍵因素,通過入戶走訪、“擺攤設點”、媒體宣傳等方式,突出對農村“三資”管理、工程項目等情況的監督檢查。

  此外,該市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在村級巡察工作中推行“9632”路線圖,即“9必談”,必談鄉鎮干部、村(社區)“兩委”成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離職村“兩委”成員、“兩代表一委員”、轄區企業家及學校校長等社會代表、老人協會會長、黨員和村民代表等9類對象;“6必訪”,必訪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四幫四扶”對象、石結構房屋改造補助對象、享受惠農政策對象等6類對象;“3必看”,必看為民辦實事項目、集體收入項目和“兩違”整治相關情況;“2必查”,必查村“兩委”會議記錄、財務賬冊。

  為進一步提升巡察質效,增強查找問題精準度,泉州各縣(市、區)巡察機構不拘泥固有模式,探索精簡高效舉措。

  洛江區借助科技手段,利用本區開發的民生資金監管平臺,對被巡察鄉鎮民生領域的資金項目進行排查,從大量的數據對比分析中找出弄虛作假、優親厚友、強占掠奪等問題線索,帶著線索入村。在巡察羅溪鎮時,就通過該方法查實了柏山村支部書記賴某未嚴格落實低保政策,擅自把不符合條件的哥哥納入低保等問題,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晉江市針對村(社區)特點,梳理了7大方面16項內容84個監督要點,量身制定了《村級巡察監督要點清單》,并向組織、政法、信訪、農業等部門多方了解被巡察村工作落實情況、歷史文化、村情社情等資料,及梳理已巡察村存在問題上,形成監督檢查“共性 +個性”問題清單。

  “細化巡察監督內容,強化巡察監督舉措,有利于發現村一級一些領域長期以來未被發現的問題,進一步增強群眾獲得感。”泉州市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鎮村聯改 突出實效

  “非常感謝你們,咱村自來水改造工程今天開始動工了!”日前,晉江市東石鎮金甌村70多歲的老大爺緊緊握住晉江市委巡察組組員的手道謝。

  去年10月,巡察組在東石鎮金甌村開展談話時,發現該村里自來水多年來不能正常使用,群眾頗多非議,諸多怨言。“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立即成立專項小組,迅速把問題摸清摸透!”當天晚上組務會果斷作出部署。

  真抓實干、馬上就辦。隔天,巡察組就兵分三路全面深入查找問題及原因。經過一番深究細查,發現導致自來水工程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的根本原因是村干部慢作為、不作為。巡察組立即將該問題作為邊巡邊改項目反饋給金甌村,要求鎮黨委督促該村迅速拿出整改措施。在巡察期間,通過巡察組緊密跟蹤督促和多方協調下,一個月后金甌村自來水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強化整改落實,增強群眾獲得感。泉州市堅持把推動解決問題作為巡察村級黨組織工作的落腳點,注重立行立改、邊巡邊改、整改到位。要求各縣(市、區)“巡鎮帶村”工作結束后,由巡察組向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反饋的同時,一并移交村(社區)問題清單。

  一方面,由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督促各被巡察村(社區)黨組織分析問題,召開專題會議,制定整改方案,建立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按時報告整改工作情況,推動整改落實。

  另一方面,縣(市、區)委巡察辦、巡察組會同紀委監委相關紀檢監察室督促村(社區)所在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牽頭組織對村(社區)巡察發現問題的整改工作,于2個月內報告整改落實情況和黨委書記組織整改落實情況。

  以此為基礎,各鄉鎮(街道)黨委(黨工委)將“巡鎮帶村”中發現的共性問題在所轄其他村(社區)中進行對照自查,深入分析根源,舉一反三、以點帶面,推動鄉鎮(街道)、村(社區)的黨務、財務、項目等方面工作的整改和制度完善,通過鎮村聯改讓巡察成果得到充分運用,確保巡察工作取得實效。

  “巡鎮帶村是當前聚焦巡察重點,提高巡察質量的要求,更是回應群眾關切,緊盯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微腐敗”問題,切實打通基層權力監督“最后一公里”的需要。”泉州市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