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份以來,洛江區紀委監委按照市紀委《開展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進村(居)入戶工作的通知》要求,強化紀檢監察干部對進村入戶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扎實開展“五個必”工作,并結合“一線監督法”,推動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聚焦主責主業,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打通監督執紀問責“最后一公里”。
建立村級“兩員”延伸監督觸角
“大叔你看,從這邊輸入你的身份證號碼,點擊查詢,就可以查你的低保金發放了沒。”在洛江區雙陽街道前洋社區葉厝小組葉大爺家中,社區監察聯絡員董陽軍耐心地教他如何使用“洛江區民生資金監督平臺”查看自己低保金的發放情況。
今年2月,董陽軍被雙陽街道監察組聘為社區監察聯絡員,和他一樣被鄉鎮(街道)監察組聘請為村(社區)監察聯絡員的,全區共用86名,他們大多從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區黨風廉政監督員中選出,還有部分來自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群眾代表。與村(社區)監察聯絡員隊伍同步建立的,還有一支村級黨組織紀檢委員隊伍。
洛江區紀委監委充分發揮村(社區)監察聯絡員和村級黨組織紀檢委員的作用,通過開展村專項培訓、細化監督方式、工作程序等,提高“兩員”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水平,充分調動其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識,更好地開展進村入戶“五個必”和推進“一線監督法”。
“村級‘兩員’補充了鄉鎮紀檢監察力量不足,發揮他們與群眾關系密切的優勢,獲得群眾信任,拓寬問題線索來源。”洛江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有的放矢提質效
“張貼在村里的巡察公告怎么不見了?”
“或許是村民不懂,把它撕了吧。”
“不能輕易下結論,稍后我們要跟村民核實下。”
……
今年2月,馬甲鎮紀檢監察干部到新庵村入戶走訪,發現張貼在村里的脫貧攻堅專項交叉巡察公告被人撕毀。經過走訪向村民了解后發現,巡察公告是被人故意撕毀的。鎮紀委在公安機關的配合下,結合走訪周邊群眾最終鎖定該村村委會委員吳某。
原來,吳某因擔心新庵村梧坂組被征遷未安置的群眾會向巡察組反映情況,可能對其不利,故意撕毀巡察公告,意圖干擾巡察工作,逃避巡察監督,并且事后編造謊言對抗組織審查。4月15日,馬甲鎮黨委給予吳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
洛江區紀委監委在走訪中,將重點放在收集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信息上,結合信訪舉報件、民生資金電子動態監管平臺預警信息等各類問題線索,著眼于走訪前扎實準備、走訪中詳盡了解、走訪后緊密跟蹤,建立走訪對象信息、走訪過程記錄、收集問題跟蹤處置“三本臺賬”,確保走訪有目標、有內容、有成效。
一線監督解難題
“你們的家庭收入情況是怎樣的?”
“你對惠農政策的了解有多少?”
……
在虹山鄉紀檢干部小吳的《進村入戶工作日志》上,諸如此類的問題記錄規范、詳實。
洛江區紀委監委為每個鄉鎮紀檢監察干部發放統一格式的《進村入戶工作日志》,方便記錄入戶收集到的意見建議和群眾訴求。鄉鎮紀檢監察干部對收集到的問題分門別類處理,及時跟蹤協調解決事項辦理進度,為群眾切切實實解決困難問題。
去年12月,鄉紀委書記賴炳南在入戶走訪中了解到,新當選的村主任彭某因為村里工作復雜,待遇和想象中有差距,有點“后悔”參選。為鼓勵干部的工作激情,賴炳南到彭某家中與其促膝長談。通過一番推心置腹,彭某終于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洛江區紀委監委落細落實“五個必”要求,結合“一線監督法”,確保鄉鎮(街道)紀檢監察干部50%的工作時間到一線走訪,解決走不深、摸不透的問題。
截止目前,各鄉鎮(街道)紀(工)委共走訪農村(社區)黨員、村(居)“兩委”干部、致富能手、困難戶、信訪戶、特殊戶等六類“必訪”對象839人,開展“必談”839次、“必講”839次、“必核”38次、“必查”43次,發現收集業務內問題9個,其中已解決6個,立案6件,組織處理2人,幫助群眾解決業務外問題21個。
洛江:“五個必”提升“一線監督”實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