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澤:構建預警、預測、預防功能為一體的“監督在線”大數據平臺“小模塊”碰撞出“監督大平臺”
來源:豐澤區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19-04-28 11:14

  “平臺發出紅色廉情預警警報,請及時進行處理!”

  這是從豐澤區紀委監委大數據分析平臺上發出的一份通知。

  去年8月份,豐澤區紀委監委在利用大數據平臺將監督人員數據庫與金融模塊數據庫進行信息比對時,發現在一起經濟犯罪案件中,某派出所警務隊隊長吳某作為案件承辦人竟與高利貸非法從業人員謝某之間存在大量異常經濟往來。

  該信息引起區監委的高度關注,經查,發現吳某長期將大量款項出借給謝某,收取高利息回報,并在案件辦理中給予謝某關照和幫助。去年9月初,豐澤區監委即以徇私枉法罪對吳某進行立案偵查,并將該案依法移送起訴,吳某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判處有期徒刑3年。

  為監督對象上“廉情戶口”

  “通過大數據平臺,給監督對象建立‘廉情戶口簿’,能及時掌握監督對象的動態,讓監督如影隨形。”該區紀委監委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蘇雁威介紹,通過向相關部門采集被監督對象個人信息、崗位權責等基本情況,結合依法調取的公車使用、行政執法、法院執行等相關數據,對全區公職人員逐步建立了一對一的廉情清單。

  平臺不僅儲存相關數據,實行動態管理,更將在數據出現突變值時做出預測走勢,發出廉情預警,為監督提供智能人工分析。通過對“樹木”的診斷分析整片“森林”,從整片“森林”的薄弱點強化對“樹木”的專治,在強化日常監督、研判政治生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在去年9月,輸入區法院相關民事判決的數據后,系統檢測到10余名失信被執行人與“戶口簿”上的公職人員相重疊。公職人員失信,將會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影響,且其中是否存在違紀違法的問題?針對該預警信息,豐澤區紀委監委立即進行相關調查,對其中一名問題線索較多的黨員干部進行立案調查,該黨員被作出黨紀警告處分。

  “小平臺”改變監督方式

  大數據平臺通過深度挖掘運用各類數據,建立基礎大數據庫,并設立金融、稅務、公安、檢察院、法院等7個模塊,滿足日常模塊內“巡邏”與模塊間信息“碰撞”的需要,智能梳理并圈定關注重點,一旦相關數據觸發規則閥值,監督平臺即智能梳理出異常數據,并進一步自動區分腐敗風險極大、較大、一般3個風險等級,從而構建起對象明確、重點清晰,震懾力強的紀檢監察監督工作網絡。

  信息科技改變了以往的工作方式,這對豐澤區紀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來說,頗有感觸。“比如今年的元旦、春節等重要節點,我們之前都是直接走訪,不僅效率較低,有時候覆蓋面也不廣。”該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謝寶增介紹到,“但通過大數據平臺,我們不僅可以在專門對接渠道調取相關稅務發票,發現問題線索還可以直接通過與其他模塊的交叉搜索進行核查。”

  通過平臺自動抓取數據、自動排查風險、自動推送結果,該區紀委監委構建成全天候、全覆蓋的“監督在線”信息分析平臺,自平臺啟用以來,通過該平臺共進行了上千次搜索,發現疑似問題線索32條。

  既是“顯微鏡”,也是“望遠鏡”

  平臺可以同時對上百萬條商場消費發票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自動匯總計算出轄區內公務單位的開票金額、開票次數、發票聯號等采購信息,可以及時發現節日期間違規公款采購的現象,揭開大額采購項目化整為零、甚至存在采購回扣等隱形衣。

  “平日的工作當中,我們習慣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但在宏觀上來說,對細枝末節變化把握不夠到位,容易導致一些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沒有更早發現。”該區區委巡察辦主任賴友誼表示,對巡察干部來說,大數據平臺的運用,無疑成了巡察的一大法寶。

  大數據監督平臺在收集海量數據的同時,自動匯總計算出有關數值,并建立起相應樹狀分析圖、曲線走勢圖,形成直觀的圖形參考意見,對轄區內的相關單位、公職人員存在的腐敗風險進行有效篩查和梳理,發現存在不良走向時,及時通過監察建議、談話函詢等方式,力促抓早抓小。

  “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監督工作,目的是讓大數據助力監督執紀工作,從而打通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最后一公里’。”豐澤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許勤榮介紹,自去年4月份大數據分析平臺投入使用以來,通過平臺篩查發現疑點數據32個,形成問題線索16條,其中,談話函詢7件,立案4件,涉案金額60多萬元。

【責任編輯:顏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