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杭州太子灣公園的郁金香都會在很多人的朋友圈刷屏,但是今年清明小長假過后,游客們發現好多郁金香被踩爛了,有些花叢甚至被踩禿。
春天的太子灣公園有多美?這里的風景隨手一拍就能當屏保,特別是櫻花和郁金香更是金字招牌。名聲在外的太子灣公園每年春天都會吸引大量的游客,僅這個清明小長假日均人流量就達到八九萬人次。大家如此喜歡太子灣當然是好事,但是對公園里的花花草草來說,難免遭遇“不測”。不少郁金香花叢被游客踩得七零八落,有的區域被踩出一條條小路。實際上,郁金香被踩并不是孤例,早些時候太子灣公園櫻花盛開時,少數游客甚至把樹枝都拽斷了。
一邊是美到入畫的春日景色,一邊卻是攀花折草的不文明行為,這樣充滿違和感的場景,每年都會招致大家的口誅筆伐,但照舊年年上演。作家老邊曾經這樣寫道:“想成就‘最美的風景是人’,的確太難。但至少,在它們面前,不應讓‘最丑的風景是人’,這是最起碼的底線。”守住文明的底線,道理非常淺顯,但是總有人做不到。如果說第一個踏進花叢的人是突破了道德底線,后來的人或許因為“破窗效應”,或許覺得法不責眾,事實上同樣沒有守住文明的底線。更多的時候,展現文明和素質并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壯舉,溫柔地對待小花小草即已足夠。
我們每個人都是提升文明水位的一滴水,也都是展現文明風貌的一面鏡子。出門旅游是一個尋找美、發現美、體驗美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個展現自我的過程,沒有個體文明素養的提升,就沒有全社會文明程度的改觀。這些年年批評年年有的不文明行為,其實說明了這樣一個現實:最大限度地涵養公共文明,讓更多的人心中有規則和秩序,任重而道遠。
文明素質的涵養需要自我修煉,更需要制約與引導。從新聞中,我們注意到公園管理方也安排了200多名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現場勸阻,但是收效不大,甚至還遭到對方的反駁和白眼,這說明園方的勸阻在不文明行為面前還是顯得軟了一些。好規矩都是管出來的,而怎么管,又該注重實效。比如,通過媒體曝光不文明旅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震懾作用,使人們能夠心中有畏戒。再比如,制訂“黑名單”制度,與信用系統進行對接,讓那些肆無忌憚者、對文明準則缺乏敬畏者付出代價。同時,也應鼓勵大家主動站出來喝止不文明行為。保護公共資源、維護公序良俗,大家都不該當旁觀者。
每一位在風景中徜徉的游客,其實自己也是風景的一部分。春光如畫,但是最美的風景應該是人。如果人人都能將“文明”放入行囊,不僅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能更好享受與人相處、與景相遇的快樂。(逯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