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風易俗是破舊俗、樹新風的社會改革,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關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關系黨風政風民風。《洛江區深化移風易俗工作三年行動計劃》《洛江區遏制喪事大操大辦實施方案》等系列文件相繼出臺,吹響了移風易俗改革的號角,著力在建章立制、思想教育、載體建設等方面下功夫,打通移風易俗“最后一公里”。
注重建章立制“破舊俗”
2016年12月,羅溪鎮洪四村1名村委結婚,因燃放煙花違反了《洪四村村規民約》,被村里紅白理事會處以1000元金額懲戒;2017年1月宮山組2名村民結婚違反規定燃放煙花懲戒2000元……
自洪四村制定村規民約以來,已經處理7起違約行為,懲戒金額共7000元,全部交由村老人協會管理,用于慰問老弱病殘老人。“連續幾例處罰引起了村民的重視,大家感到《村規民約》不再只是貼在墻上的一張紙,這次是動真格的了!”洪四村村民黃火炮表示。
《洪四村村規民約》由村黨支部、村委會、老協會發起,征集了全體村民補充意見,通過村民代表大會一致表決通過后,最終修訂成冊并上墻公布。《村規民約》針對農村婚喪喜慶奢辦和鋪張浪費等陋習,逐項進行細化限定,明確宴請項目、范圍、標準,對節慶燃放煙花爆竹、設置拱門等行為做了具體規定。
標準定下了,關鍵在落實。洪四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包點包片主動宣傳引導、監督,對個別暫不能理解的群眾及時勸導;各小組長、老人協會成員、黨員、離退休干部帶頭執行規定;每年對懲戒金額進行張榜公示。因監督執行到位,得到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群眾按村規民約規定操辦紅白喜慶,自覺形成移風易俗好風氣。
近年來,洛江區積極探索治理紅白喜神事大操大辦的有效辦法和具體措施,多點發力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各鄉鎮(街道)建立《移風易俗工作預案》,明確工作職責,從“主事”的核心環節入手,從源頭上遏制大操大辦。村(社區)根據情況制定具體標準,并以“村規民約”的形式進行修訂上墻,下發到各家各戶。一旦發現有群眾要辦紅白喜神事,黨支部、居委會、紅白理事會提前介入,全程監督,第一時間向鄉鎮(街道)紀(工)委報告。鄉鎮(街道)與村(社區)合力共為,確保每一個村(社區)的第一例紅白喜神事都按區委規定、要求貫徹執行到位。
深化道德教育“轉思想”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推動移風易俗過程中,洛江培樹百姓身邊榜樣,讓先進典型可親可信可學。
去年1月,虹山鄉松角山村村民彭南平因重病去世,家屬尊重其生前心愿,將遺體捐獻給廈門大學醫學院,這也是洛江首例遺體捐贈者實現捐贈。“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農村固有的思想是入土為安,但細想,人去世了還能為醫學研究作貢獻,這種舉動令人敬佩。”村民彭某表示。事后,洛江區衛計局、區紅十字會等部門慰問其家屬,并頒發證書向他們表示感謝,該善舉也在市、區媒體平臺得到廣泛宣傳,弘揚正能量,引領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
“治喪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喪事每個花圈費用不得超過100元,辦理喪事鼓樂隊一般不超過3隊……”在河市鎮新告村“百姓宣講”活動現場,村黨支部書記林明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解讀《洛江區深化移風易俗工作三年行動計劃》中關于婚事新辦、喜事小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等具體要求,進一步培育文明道德新風尚,讓移風易俗深入人心,成為人們的行為自覺。
洛江積極開展“好媳婦好婆婆好丈夫孝子、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孝心村、文明村”等評選活動,通過評選典型,讓身邊的鮮活事跡帶動更多的人,推動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在各示范村舉辦“孝心宴”,鼓勵發動年輕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提倡在老人有生之年盡孝報恩,讓“厚養薄葬才是真孝順”的理念扎根村民心中。同時,結合近期的“夜訪夜談”活動深入村居走訪,分發移風易俗倡議書、洛江區“十大好婆婆好媳婦好丈夫孝子”事跡匯篇、《弟子規》《孝經》等宣傳材料,宣傳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樹婚喪嫁娶新風。
創建文化載體“倡新風”
新的文明風俗要加以提倡并常態化,除了制度約束外,創建文化載體、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也是一劑良藥。
洛江區首部移風易俗微電影《新民宴》已完成在馬甲鎮新民村的拍攝工作,屆時將利用市、區級媒體平臺進行播放宣傳。區委文明辦林副主任表示 “《新民宴》是宣傳移風易俗的有效載體之一,相信通過這部微電影的推廣,將進一步推動移風易俗工作的深入開展。”與此同時,新民村利用微信公眾號宣傳移風易俗、遏制農村陋習的好經驗好做法,利用LED屏、宣傳欄、宣傳車等陣地,推出移風易俗公益廣告、宣傳標語,在全村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多數村民都不想大操大辦,但苦于面子放不下,現在村里廣泛提倡一切從簡,這在人力、財力、精力上都大大減輕了村民的負擔”,新民村黨支部書記杜舉生表示。
近年來,洛江堅持文化惠民,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文化盛宴”。重點圍繞鄉風文明和移風易俗,通過舉辦道德講堂、孝心講堂、“厚植家風 浸潤童心”主題活動、百姓宣講、書畫活動、籃球賽、廣場舞比賽、趣味運動會等文體活動,引導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及健身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完成虹山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羅溪鎮內洋山德孝文化公園等多個文化綜合活動場所提級改造,讓群眾空余時間有休閑、健身、鍛煉、娛樂的好場所。利用春節、元宵、清明、端午等傳統節慶日,廣泛開展主題活動,推動地方民俗文化活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相融合,培育和形成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節日習俗,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主動參與移風易俗建設中來。 (泉州晚報 葉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