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治理“村官”“村霸”互換問題重在精準
來源:永春縣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19-02-22 15:07

  

  村一級是國家基層政權的延伸,是村民的自治組織,在促進農村基層繁榮穩定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官”是村民的帶頭人,其品質作風能力直接關系到農村的發展和村民的福祉。黨的十八大以來,雖然基層治理體系逐漸完善,農村法治化程度不斷提高,但在一些地方監督管理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甚至盲區。少數地方要么“村霸”變成了“村官”,要么“村官”變成了“村霸”,“村官”不僅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欺壓百姓、以權謀私,嚴重威脅了基層的和諧穩定,成為當前影響農村基層經濟發展及和諧穩定的“毒瘤”,一定程度上侵蝕了黨的執政之基。這些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必須高度警惕,并從維護黨的基層政權和基層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出發,切實加以重視,并有效加以整治。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村霸”型“村官”背后所牽扯的各方面勢力、利益盤根錯節,矛盾也非常復雜隱蔽,治理“村官”“村霸”相互轉換問題,紀檢監察機關要緊抓“牛鼻子”,在精準上下功夫。

  

  堅持紀法貫通,突出精準打擊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要把掃黑除惡同反腐敗結合起來,既抓涉黑組織,也要抓后面的“保護傘”。“村官”“村霸”互換問題,無論是村干部直接參與涉黑涉惡,抑或提供“保護傘”,紀檢監察機關都要立足執紀執法職責定位,切實發揮好牽頭作用,加大打擊力度。要切實做到露頭就打,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以嚴懲不貸的高壓態勢強力打擊,堅決遏制其囂張氣焰。要多措并舉,與相關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密切協作配合,既各司其職,又共同發力,尤其要注重對已查處的“村霸”問題進行擴線深挖、逐案過篩,嚴查徹究“村霸”背后的“保護傘”,一查到底,做到治病樹、拔爛樹,確保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純潔性。

  壓實主體責任,突出精準監督

  “村官”“村霸”互換問題是農村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矛盾和各種消極因素的綜合反映,根除這一現象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紀檢監察機關要緊盯地方黨委、政府及政法機關等相關職能部門履職的主體責任, 依托“巡察、派駐、監察”三個全覆蓋網絡的利劍作用,督促其各司其職,通力協作,有效打好整體戰、合作戰,形成打擊合力。要堅持走群眾路線,堅持主動進村入戶上門傾聽查訪,將紀檢監察觸角延伸到村居一線,從源頭解決監督乏力的問題,切實打通執紀監督“最后一公里”。要通過明查暗訪、專項督查、集中檢查等方式,實現靶向監督,列出問題清單,實行“限時制”“銷號制”整改,堅持跟蹤回訪,對整改落實不到位的,嚴格追責,并選擇問責典型案例公開通報曝光,形成有力震懾。同時,堅持有破有立,既重點懲治惡勢力,又固本培元,從保護愛護基層黨員干部出發,充分運用第一種形態抓早抓小,及時提醒督促村級組織和農村黨員干部嚴格落實民主選舉、集體決策、“一村一議”、村務公開等工作制度,推動作風建設從最基層發力,把紀律規矩嚴起來、立起來,真正使全面從嚴治黨延伸至“最后一公里”,營造農村基層良好政治生態。

  做強化德法兼行,突出精準引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村霸”現象暴露出基層民主落實不到位,也反映出提升農村民主法治、德治意識的緊迫性。紀檢監察機關特別要在選舉工作中,突出整治采取賄賂或者暴力、威脅等手段操縱農村“兩委”換屆選舉的行為,加強對農村“兩委”換屆選舉的指導監督,健全和規范農村基層民主選舉程序,確保把那些德才兼備、真正符合群眾意愿的人員選進“兩委”班子,防止有劣跡的分子把持基層政權。法安天下,要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憲法、監察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提升村民的民主法治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不斷壓縮“村霸”的生存空間。德潤民心,要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抓黨員干部帶頭傳承和弘揚良好家風,發揮優秀基層黨員干部、道德模范帶動作用,傳遞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積極引導群眾百姓敢于破除不良風氣,構建和諧安定,風清氣正的村居環境,不斷鏟除滋生“村霸”的土壤。

  

  “村霸”型“村官”損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獲得感,劫持的是群眾的安全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的信任。治理“村官”“村霸”互換問題,紀檢監察機關與相關職能部門必須堅持精準施策、密切配合、協同推進,做到除惡務盡連根拔,嚴厲打擊不姑息,讓人民群眾揣著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戰略中。(作者:永春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 江淵)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