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安徽各地踐行文明新風 "風俗之變"漸次展開
來源:中國文明網 發布時間:2019-02-14 21:59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安徽省著眼于“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目標,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教育引導群眾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全面提高鄉村文明程度,營造良好社會風尚。

  簡約辦事倡新風

  沒有鼓樂和花車,沒有大擺宴席,10對新人身著禮服,手牽紅繡球緩緩步入會場。日前,在共青團亳州市譙城區委和亳州市十河鎮政府組織下,一場簡樸的集體婚禮拉開帷幕。新人代表向當地適齡青年發出倡議,舉辦婚禮不大操大辦,簡約辦喜事,自覺抵制天價彩禮,爭做社會新風尚的倡導者和實踐者。

  簡短的儀式結束后,親友們被留下吃飯。“素三鮮、四喜丸子……每對新人只安排了3桌酒席,每桌不超過380元。”共青團譙城區委副書記周詩怡說,這10對新人一律不收彩禮,奉行“簡婚”時尚。“能為家里省下不少錢,還有政府為俺家當證婚人,真是既有里子又有面子。”新人李夢杰高興地表示。“孩子們高興就行,區里和鎮里幫俺們辦婚禮,大家一起熱熱鬧鬧,真好!”李夢杰的父親說。

  按照過去當地禮俗,婚前要舉行定親儀式,加之彩禮、四籌禮、傳書、回門等,整套環節下來,每家至少得花10多萬元。“如此高花費,普通家庭不堪重負。”譙城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改變陳規陋習,當地開展移風易俗鄉風文明行動,向社會發布倡議書,不提倡收取聘金、彩禮,倡導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鼓勵文明節儉用餐,向“舌尖上的浪費”說不。

  餐桌文明彰顯社會文明。春節期間,全省各地持續開展厲行勤儉反對鋪張浪費活動,堅持把光盤行動進行到底,引導人們積極參與勤儉節約行動,培育形成崇尚節儉的淳樸民風。蕪湖市在傳統宣傳品中植入二維碼,制作“文明餐桌·光盤行動”專題頁面,設計體驗線上互動游戲,提升文明用餐關注度。淮北市開展文明餐桌宣傳活動,發布“文明餐桌”公約、“文明餐桌從我做起”倡議書,引領文明勤儉新風尚。在滁州市來安縣,當地青年志愿者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載體,組織開展“文明餐飲、節儉過節”志愿宣傳活動,會同餐飲單位開展友情制止春節餐桌浪費活動,推出簡約接待、小份盤菜、限額提醒、剩飯菜打包等服務項目,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往年春節請客吃飯都好面子,擔心菜點少了顯得招待不周,無形中造成浪費。如今做個‘光盤族’,挺好!”來安縣水口鎮水東村村民張傳友說。

  良好家風樹美德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傳承良好家風,不僅給一個家庭帶來幸福和諧,也讓社會這個大家風清氣正、健康發展。

  池州市東至縣城郊,有個叫周村的小村莊。這里,走出了一個對中國近代歷史產生重要影響的家族——東至周氏家族。自十九世紀中葉的周馥開始,在晚清以來百年時間里,周氏家族迅速發展成為聲名遠揚、文商并舉的大家族。

  “追根溯源,家規家訓始終發揮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池州學院東至周氏家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孫曉峰認為,以家規家訓為代表的家族文化既是家族中個體健康成長的搖籃,也是家族成員心靈歸屬的精神家園。心中有了這個“家園”,就應該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

  翻開《周氏宗譜》,家訓六條、家規十八條赫然在目。周馥晚年還撰寫治家寶典《負暄閑語》,關于讀書處事、待人治家都有詳細訓誡,要求后世子孫參悟學習,傳承孝悌仁義。

  “在美麗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培育中,吸納一些經典家訓和治家格言,可起到以文化人的重要作用。”孫曉峰建議,借助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把公認度高的優良家風納入村規民約,引導村民弘揚優良家風,自覺做中華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和踐行者。

  安徽省深入挖掘、提煉一批家風家訓,以重塑傳統經典。結合新鄉賢文化建設,全省各地利用豐富的縣志、村志、族譜、家譜等歷史資料,收集、展示具有當代價值和傳承意義的家訓家規3000余條。如黃山棠樾村的“孝悌仁心”、三陽村的“善道睦鄰”等。啟動古徽州知名典籍《茗洲吳氏家典》整理工作,挖掘其文化內涵和教化功能。安徽省還開展“談家風議家訓”集中評議活動,通過自評、互評、專家點評等形式,對挖掘和征集到的好家風家訓進行表彰。

  黨員示范作表率

  深入來安縣施官鎮南沛村,欣喜發現,黨員干部帶頭踐行新風俗,延續千百年的陳規陋習正被改變。對此,黨支部書記徐緒富深有感觸。

  “辦個喜事,花費這么大,今后日子怎么過?”曾幾何時,徐緒富和村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勸說,卻常遭冷遇。一次入戶走訪,就被60多歲的老人“逐客”:“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傳了這么多年,憑啥說改就改?”

  舊風難移,徐緒富急在心里。他聯絡村里的老黨員,召集村各家族代表,讓大家反復勸說自家族人。最終,南沛村建立起紅白理事會,并制定了章程,對婚喪嫁娶中的花費作出具體限制。

  老黨員胡漢文在村里頗具威望,80歲生日前夕,5個子女打算宴請村民,熱熱鬧鬧地大辦一場壽宴。沒成想,被老人一口拒絕。“紅事新辦、小事不辦,作為黨員,要帶好這個頭……”胡漢文同子女一番簡短的交流談心,家人終于愿意停辦這次壽宴,直系親屬家人在一起吃了頓便飯。

  “不光生活條件好了,還形成好風尚,養成了好風氣。”徐緒富欣慰地說,在黨員引領帶動下,如今的南沛村,移風易俗蔚然成風。

  安徽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安徽將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推動移風易俗深入開展。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全省黨員干部帶頭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的指導意見》,要求黨員干部帶頭破除陳規陋習,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大操大辦、反對封建迷信,以優良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推動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安徽日報)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