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氣象新 年味依舊濃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不知不覺間,我們身邊的年俗年味也悄然發生著變化。這不,今年春節期間,喝酒、打牌、放鞭炮的少了,舉家看電影、搶紅包、反向團圓等一系列新氣象,正改變著市民的過年傳統。
綠色健康理念引領過節新風
9日下午4時10分許,泉州市區一家電影院檢票口前排起了長隊,這其中就有不少是舉家前來的。市民王益民一家老少五口正等候入場,他說:“這是春節在電影院看的第二部電影了,今天天氣冷,聽說《流浪地球》口碑不錯,就想來看看。”
“從初一一直忙到現在,全家出動看電影的人數增多,說明在春節看電影已成為新的文化消費習慣。”該電影院現場有關負責人介紹。
此外,市區西街、山線綠道、北濱江公園等地,也為廣大市民和來泉游客提供新的過節休閑方式。特別是大坪山山線綠道,每天都有過萬人次游客體驗“泉州綠”。“以前的娛樂方式就是喝酒、打牌、放鞭炮,如今流行出來走走,呼吸新鮮空氣,強身健體,過一個綠色健康年!”市民洪曉龍說。
泉港區的鐘小姐也持一樣的看法:“大家都少喝酒了,春節期間和姐妹們去KTV唱歌也都是點個飲料,唱一下午,很開心。”
老人“搶紅包”曬別樣溫情
今年除夕前,市民朋友圈就流傳著一張圖,一名小朋友一只手拒絕收壓歲紅包,另一只手拿著一張收款二維碼的圖片。可見,“壓歲錢”這一傳統習俗,在市民心中有了“新解”。在微信上“發紅包、搶紅包”,既有游戲性又有互動性,一下子拉近了與親朋好友的距離。這其中,不只是小孩,連老年人手機收紅包也成為新時尚。
家住晉江市池店鎮的翁阿婆今年84歲,這個春節過得特別開心。“去年孫子買了一部智能手機給我,教我怎么用微信和家人視頻,怎么搶紅包。家庭群里一發紅包,我就馬上打開微信,討個好彩頭,這個年搶了1000多元哩。”老人樂呵呵地向記者展示手機里的紅包。讓她更暖心的是,考慮到她年紀大,手速偏慢,往往一波紅包沒有搶到,子孫們就會在家庭群里給她發一個專屬紅包。
微信發紅包也成為朋友間聚會活躍氣氛的好方式。“朋友聚會吃飯,在群里發發紅包,不管數量多少,整個氛圍都被調動起來了。”市民林先生說。
反向遷徙演繹新回家路
今年春節,泉州出現了一股特殊的“逆流”。他們不是歸心似箭的游子,而是從外地來泉和子女團聚的“父母一族”,反向遷徙已然成為不少老年人過年的一種新方式。
正月初一,洛江區河市鎮的浪漫花海展引來大量游客。展區兩株修剪成孔雀的花木前,一對夫婦正在拍照。“兒媳婦大年三十要上班到下午6點,我們就從福州過來,跟他們一起過年,一家人來看花海,這年過得很有趣。”來自福州的董先生說。不只是他們,市民張先生在除夕當天一大早就開車回安溪鄉下將老母親接到城里過年,市民蘇先生的父母和妹妹也都來到泉州一同過年。
事實上,除了父母“逆流”陪孩子過年,還有一些年輕人選擇旅游過年。市民劉女士正月初一就在朋友圈曬了一張在澳門旅游的照片。“澳門街上張燈結彩,商場一直在播放恭喜發財等歌曲,來到這里旅游過年的人非常多。”她說,正月初三搭乘飛機回泉時發現,機上有許多跟他們一樣到澳門旅游過年的泉州人。(泉州晚報記者 林銘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