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好家訓家風從古籍遺存中“走”出來,進入尋常百姓家,以優良的家訓家風帶動優良社會風氣。
市婦聯主動挑起“大梁”,將數十個社會組織的5000多名會員組織起來,以家庭問題為核心,廣泛開展一系列公益活動。
全市400多個村、居“婦女之家”,已成為婦聯開展“傳育立行” 活動的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
“傳家訓、育家風、立家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017年10月以來,安徽省銅陵市通過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傳育立行”教育工程,讓好家訓家風從古籍遺存中“走”出來,進入尋常百姓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以優良的家訓家風帶動優良社會風氣。
“著力抓好‘傳育立行’教育工程的實施,讓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更具吸引力和持久性,為銅陵各項事業發展提供精神動力。”銅陵市委書記李猛表示。
政府主導,夯實城市人文根基
征集“銅陵歷史文化名人和英模人物家訓家風”,編寫《銅陵市家訓家風讀本》《銅陵歷史文化名人和英模人物家訓家規家風》;無門檻評選“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好媳婦”“好公婆”“孝德人家”,用老百姓身邊的家風家訓家規故事引發群眾共鳴;開展“弘揚中華傳統、傳承孝道美德”主題教育實踐和“全民孝敬日”活動,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社區,在全省率先編輯出版本土孝道教材《小學生孝道教育讀本》……
過去一年多來,數百場以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以良好家風帶動黨風、政風、社風為主旨的特色活動,在安徽銅陵的城鄉社區落地生根、浸潤心靈。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稷安。2017年10月,銅陵市在全市范圍內啟動“傳育立行”教育工程,為期5年,通過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注重特色引領,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積極進取的氛圍,夯實經濟發展的人文根基。
實施過程中,全市以群眾文化活動為引導,堅持社會宣傳、新聞宣傳和文藝宣傳多管齊下,建設文化長廊、主題廣場和主題社區。結合“兩學一做”,推進“五進”活動,為群眾送去黨的十九大精神、各項實用農技和惠民政策。
以精神文明建設為動力,充分搭建載體,將文明單位創建、黨建、民生工程、美麗鄉村建設融入其中,與志愿服務、道德實踐活動有效結合,突出知行合一。
以六個“一”活動為切入點,突出文化傳承。即開展一次“師生情、繪成長” 師生美術作品展,分享一個“好人”“最美家庭”感人故事,舉辦一場“家教指導員和愛心家長進課堂”活動,簽訂一份家庭助廉協議書,開展一次“傳家訓、育家風”專題講座,尋找一戶“最美家庭”,深挖故事,進行表彰宣傳。
婦聯“挑大梁”,培育家庭和美氣質
在銅陵,宋星和她的“帶愛回家”公益協會,憑借著幫助家庭成員打開心結、解決家庭問題、促進家庭和諧,而成為該市有名的女性社會組織。
去年年初,初三學生小吳輟學在家,白天睡覺,晚上打游戲。小吳的父親急了,不敢打也不敢罵,只能去求助宋星。“父母不和、吵架,導致了孩子的軟反抗。”宋星先是做通小吳父母的思想工作,接著對小吳進行陪伴和心理疏導。不久之后,孩子重返校園,并考上了高中。
“培育家庭和美氣質,讓好家風引領家庭健康成長,離不開這些社會組織。”銅陵市婦聯主席徐玲麗告訴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自“傳育立行”教育工程實施以來,市婦聯主動挑起該市“傳育立行”活動的“大梁”,將銅陵市女性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成功孵化的“帶愛回家”公益協會、家庭文化研究會、關愛自閉癥協會、傳統文化研究會、愛心救助協會等數十個社會組織的5000多名會員有效組織起來,以家庭問題為核心,廣泛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救助困境少年兒童、服務孤寡老人等一系列公益活動。
為保證活動順利推進,市婦聯制定出臺了《銅陵市家庭五年教育規劃》,建立市、縣(區)、鄉鎮(社區)、村四級實施體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研究制定一套測評體系,以科學數據統計檢驗“傳育立行”進村居教育工程實效。鼓勵各類公益社會組織參與進來,并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和智力指導。
與此同時,市婦聯主導實施“傳育立行”進村居教育“一十百千”工程。即,制定一個家庭教育五年規劃,打造十個家訓家風廣場,舉辦百場家訓家風活動,培育千戶先進典型家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城鄉家庭落地生根。迄今,全市已打造家訓家風廣場10個,舉辦各類活動280 次,有近萬人參與,評選各類先進典型家庭 1000個。
此外,通過制作微視頻,建立網上“巾幗傳習微課堂”,利用戶外廣告、LED屏,“傳育立行”的“號角”響徹城鄉。市婦聯組建的300余人的“傳育立行”巾幗宣講隊,走進城鄉和社區開展各類主題宣講200余場,聽眾達1.8萬余人次。
如今,全市400多個村、居“婦女之家”,已成為婦聯開展“傳育立行” 活動的堅強陣地和溫暖之家。分享傳承好家訓、培育好家風、傳遞正能量……一個個和美家庭,正匯聚起和美社會發展的強大力量。(記者 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