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移風易俗工作不斷推進,成效漸顯——
干部群眾移風易俗 觀念日益增強
記者日前從有關會議上獲悉,全市移風易俗工作不斷推進,已基本形成上下齊治、左右共治、德法兼治的新格局,制度機制逐步建立健全,正朝著由點到面、由表及里、從治標到治本的方向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全市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群眾移風易俗觀念日益增強。目前,全市移風易俗具體要求納入村(居)規民約的達95%,群眾對移風易俗工作的知曉率、認同率不斷提升。根據泉州市移風易俗調查問卷統計結果,75.91%的受訪者對大辦酒席持反對態度、71.3%的受訪者對婚嫁鋪張持反對態度、81.11%的受訪者對做法事、驅鬼等封建迷信做法持反對態度。
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關鍵少數”在移風易俗工作中的示范帶動效應顯現。從今年12月上報的統計看,全市各級文明單位、文明鄉鎮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達100%;晉江市公開曝光了2起炫耀嫁妝事件,起到“讓要面子的人沒面子”的輿論懲戒作用;安溪縣規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辦宴桌數控制在25桌以內,違反者不作為下屆候選人提名。目前全市“不比闊氣比公益”已蔚然成風,晉江、石獅、南安、泉港等地儉辦、少辦宴席節約的資金捐贈給村老人協會、愛心食堂、敬老院等已成常態。
記者了解到,移風易俗工作開展以來,泉州市婚事大操大辦、炫富攀比之風得到較好控制。炫嫁妝、炫彩禮不再是婚事中被追崇的事;各地喜宴超時開席的現象得到較好扭轉。文明治喪方面也逐漸得到群眾的認可。全市大部分地方治喪時間控制在3天之內、出殯陣頭控制至2—3陣,喪事經濟負擔、人情消費和精力消耗大為減輕。如鯉城區8月起試行喪事擾民網格化綜合治理后,準確掌握治喪信息,完成380起喪事的申報工作,查處喪事占道搭棚31起,處理噪聲擾民18起;石獅、晉江、惠安等地因縮短時間、縮減陣頭,喪事一例平均節省5000元以上;晉江市深滬鎮今年以來把漁家傳統喪俗從“十天半月,上不封頂”變成“不過五日,倡導三日”, 使喪事民俗費用減少了一半左右。
此外,“神事”(普度、佛生日等)不辦宴正在成為群眾自覺行動。以往的“普度”“佛生日”大操辦得到有效控制,“大敬普度神、大擺普度宴”等陋俗漸被“文體活動日”“公益慈善日”“志愿服務日”所替代。(泉州晚報記者 林書修 通訊員 王榮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