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在基層,學歷高“戰力”更高
——中部戰區空軍地空導彈某團“高學歷戰勤班”記事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發布時間:2018-10-12 16:59
博士碩士到了基層應該怎么干?高學歷人才如何在作戰一線發揮自身價值?基層部隊應為專才隊伍提供怎樣的土壤和平臺?

????博士碩士到了基層應該怎么干?

????高學歷人才如何在作戰一線發揮自身價值?

????基層部隊應為專才隊伍提供怎樣的土壤和平臺?

????中部戰區空軍地空導彈某團某營一連雷達戰勤班,由一群博士碩士組成的最強“拼團”,從西北到東南,執行大項任務十余次,創造出備受矚目的戰斗紀錄,用他們的智慧與拼搏,找到了“學歷”與“戰力”的契合點,對上述問題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7月下旬,記者來到該營駐地,探詢這個“高學歷戰勤班”的制勝密碼。

????一連連長張少平是“高學歷戰勤班”的骨干。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后,張少平參軍入伍,被“一竿子插到底”,分配到基層一線連隊。

????“報到時,從師部下到團部,從營里進到連里,一程比一程荒涼,最后心都涼了。”張少平回憶。他們營當時地處遠郊,是標準的“窮鄉僻壤”,站夜崗時四周漆黑,看不到一星燈火,對比工作在繁華都市的大學同學們,張少平五味雜陳。

????更忐忑的,是一種“找不到目標”的焦灼。滿腹的專業理論卻與實際對接不上;公差、值班,衛生、幫廚,站崗、體能……基層的瑣碎事務填滿了所有縫隙,卻讓人越發迷茫。 ??“這時候,尤其凸顯組織與環境的作用?!眻F政委周誠志說,既然引來了“鳳凰”,就要把他們帶上軌道、為他們搭好平臺。

????成立“高學歷戰勤班”的初衷就在于此:將全營各個崗位的高學歷人才集中到指控方艙的戰位上,在完成各自職責的同時,共同研究攻關、發揮專長。執行任務時,他們就是全營的“扳機”和“準星”。

????張少平“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這里,他與博士、碩士鉆研兵器、鉆研對手、鉆研戰法,“訂制”與戰斗力接軌的研究課題,一身所學有了用武之地。幾年間,張少平成長為精通指揮和技術的“兵狀元”。

????與張少平有相似經歷的,還有何鋒、景曉龍、李佳恒、劉曉鵬……9年間,先后有3名博士、7名碩士在“高學歷戰勤班”淬火歷練。他們研發的模擬訓練軟件,榮獲空軍相關系統二等獎,在100多個專業課目中得到應用。參加空軍“紅劍”演習,他們自主研發的計算軟件,在實兵對抗中進行運用,取得22個體系戰果,運用該軟件進行的兩次成功抗擊被導演組收入經典戰例庫。 ??戰友們用一句形象的語言來概括他們的貢獻:“用軟件給硬件上刺刀!”

????“在這里,我找到了發力點,也找到了價值感?!辈┦縿赠i說。

????“看看人家的作風,看看人家的干勁!”在一連,政治指導員臧若琪給大家做思想工作,最常用也是最管用的一招,叫“看看戰勤班”——有時候,戰勤班小型機動演練,他會把全連拉到陣地上觀摩。這些平日里文質彬彬的“秀才”們,操控兵器時動作像霹靂,口號像打雷。看完演練,全連都“沉默了”。

????“這是最生動的教育?!标叭翮髡f,一連的戰士們學習勁頭都特別強,外出執行任務時,連加班時間都比兄弟單位時間長。近年來,戰勤班培養了9名干部技師、17名士官人才、26名操作號手,11人成長為專業技術骨干,無一不是單位戰斗的主力。

????去年,戰勤班遇到了成立以來的最大挑戰:一場特殊的實兵對抗演練。實彈對抗前,他們先期進行了6次模擬演練,竟然都失敗了!

????6次失敗像6座大山,壓在戰勤班的頭頂。嚴峻的挑戰反而激發起了這群“書生”的斗志,他們發揮出驚人的韌勁和拼勁:劉曉鵬眼藥水滴了30多瓶,何鋒搖滾輪搖得手腕都腫了,景曉龍干脆吃住在方艙里……他們分析了上千組數據,一遍遍優化射擊流程、精選操作節點,研發各種數學模型和計算軟件,力求發揮手中裝備的最大作戰效能。

????實彈射擊那天,隨著指揮中心傳來一句“打中了”,屏息而待的全營官兵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戰勤班的成員們一跨出方艙就被戰友們拋了起來。

????最后,就剩下張少平。他還坐在方艙里,胸膛緊緊頂在操作臺上。方艙外歡呼震天,他卻只聽到自己的心跳。所有的壓力在那一刻全部釋放,“那是一種無可匹敵的痛快”。

????關于張少平哭沒哭,到現在也是個爭議,戰友們說他當時坐在方艙里痛哭,他自己堅持說沒有,“只是比較激動”。

????但不管怎樣,這群年輕人,已然收獲了最暢快的青春。(張汨汨、張雷、劉瀟)

【責任編輯:王宇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