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懺悔與警示】等價交換為斂財,身陷囹圄悔不該
來源:德化縣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18-09-19 09:29
彼時“風光無限”,如今身陷囹圄。

????德化縣農業局黨總支原書記、原局長張昌聯

????嚴重違紀違法問題剖析

????彼時“風光無限”,如今身陷囹圄。曾經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開啟了一段輝煌的人生,但是志得而驕、貪得無厭的秉性,又在他的人生中筑起一道難以逾越的高墻,一邊是來自鐵窗內的深深懺悔,一邊是高墻外支離破碎的家庭生活。

????他是張昌聯,被查處前曾長期擔任德化縣農業局“一把手”。梳理他仕途脈絡可以發現,不清不楚的官商關系,是造成他“斷崖式”悲劇的誘因,也足以給我們高度的警覺和深深的警示。

????1963年,張昌聯出生于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有過苦難的童年。他說,伴隨他成長的既有農民那種勤勞純樸的情懷,也有別人屈辱的白眼,于是他從小就在心靈中埋下一個愿望的種子——“一定要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決不做受人欺凌、臉朝黃土背朝天的人”。

????從貧苦家庭的孩子到一名人民教師,當1981年張昌聯通過努力實現這一人生蛻變的時候,他發覺“受人欺凌”已成過往云煙,取而代之的是他人尊崇的目光。這種“改觀”令他始料不及,更暗自堅定權力和地位才是左右他人生軌跡的重要籌碼。

????1992年,張昌聯從教師轉崗政府機關工作,從此仕途起步,一步步從普通干部走上領導崗位,期間經歷了一番酸甜苦辣、風雨坎坷,也取得了一定業績,特別是2006年至2015年主政縣農業局將近10年的時間,打響了德化農產品在全省的知名度,帶動了全縣農業產業的發展。

????“你把德化農業推向一個高峰!”那個時期,張昌聯總能聽到身邊人對他這樣的贊許聲音和溢美之詞。權力在握,工作也有聲有色,張昌聯不斷自我膨脹,政治目標也更上一層樓。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也深感自己的政治生命已經到頂,權力和地位難再攀升,心理出現失衡,心態開始轉變。

????“既然上升無望,那還不如搞點經濟!”他在懺悔書中寫下當時的想法,決定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財路”。

????早在張昌聯“掌管”縣農業局后不久,便有一家農產品企業的負責人找上門,答應以公司“空股”分紅的形式給予張昌聯利益,希望他在相關農業項目上幫忙做“嫁衣”。雖然戰戰兢兢,但送上門的利益猶如“甘露”,圓了他以權攬財的想法,也開啟了變本加厲謀私利的歧途。

????“你給我紅包,我贈你‘禮包’”,這一“等價交換”的理念逐步占領張昌聯的頭腦。熟悉他的“朋友”抓住這一軟肋,不斷迎合,有的為了感謝他照顧生意,有的為了獲得在農業項目資金申請、日常監管等方面的關照,有的希望他在人事調整和工作管理上有所傾斜,紛紛拿出“誠意”投其所好。也有些“圍獵者”原本與張昌聯不相識,但為了企業順利經營,就只能主動上門拉關系,把禮金當做敲門磚,想方設法讓張昌聯“通融通融”。

????從土特產到購物卡,從現金到合資經營,乃至“空股”合作,這幾年送上門的利益,只要是他認為“安全穩妥”的錢財,就一個一個“欣然笑納”。在他看來,“為你辦事是我的付出,你表示點感謝也是應該的”。就這樣,少年不幸的經歷沒有喚起他對組織悉心栽培的感恩,反而是壯年得志的自負令他底線步步失守,半生勵志轉眼成空。幾年下來,他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財物近60萬元。

????“多行不義必自斃”。張昌聯問題的浮現,緣于一次縣委巡察發現的問題線索。

????“為什么2013年的這兩份會議記錄前后字跡不太一樣,是否是補充涂改的?”2017年3月,德化縣委對縣農業局黨組開展巡察,一名干部對涂改會議記錄含混躲閃的解釋,引起了巡察工作人員的警覺。攻心之下,他道出了涂改原委:張昌聯指派他補充書寫作出違規決定的會議記錄。

????張昌聯已于2015年調任縣委政法委,為何還在巡察前指使原單位干部做出這般舉動?巡察組對這一信息十分重視,當即將問題線索移送縣紀委,縣紀委隨即展開調查。

????調查中,縣紀委調查人員通過多方側面走訪了解、查閱資料臺賬,排除各種干擾,逐步掌握張昌聯的違紀違法事實。

????原來,張昌聯在得知縣委將對縣農業局開展巡察的消息后,便指派該局兩名干部對張昌聯于2013年1月和6月主持召開的2次局務會議記錄進行補充,以便掩蓋該局虛設項目套取資金用于購買土特產品送禮、支付接待餐費的事實。然而,巡察組的“火眼金睛”識破了他的“伎倆”。

????不僅如此,當收受賄賂等問題即將敗露,張昌聯仍在作最后的“補救掙扎”,私下四處走動,頻繁聯系與他有利益往來的當事人,互相串供,要求他們隱瞞這些年來的利益“合作”。聰明反被聰明誤,他慌了心的“自作聰明”,反而為調查人員“順藤摸瓜”提供了更多線索。

????2017年4月,德化縣紀委查實張昌聯違反政治紀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廉潔紀律等問題,給予張昌聯開除黨籍、開除公職處分,收繳其違紀所得,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線索及所涉款物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同年11月,德化縣法院對該案作出判決,判處張昌聯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十萬元。

????作為“一把手”,張昌聯思想腐化,帶頭搞權錢交易,把手中權力當成斂財工具,犯下了多項罪名,最終陷入深淵,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為了一個‘利’字,葬送了自己的家庭幸福和仕途前途,實在是罪有應得、悔不當初……”張昌聯流下懊悔的眼淚,如是懺悔道。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