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洛陽橋
來源:泉州市紀委監委 發布時間:2018-07-23 15:03
泉州,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

????洛陽橋(資料圖片)

????泉州,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晉江口蟳埔魚鮮的滋味尚留齒間,往東北越四十里,我來到洛陽江畔,訪尋“千古石橋第一”之洛陽橋。人皆知洛陽古都臥中原,鑲在東南八閩福地的泉州何來“洛陽”?一說唐宣宗懷揣重振大唐氣象之風度,便服微行,覽山川勝概,行至此地,大發“類吾洛陽”之感慨;一說唐初中原戰禍頻仍,百姓大舉南遷,一路泥丸,跋涉到泉州的,多為河南洛水一帶的居民,觀此處山川地貌似古都洛陽,因名之“洛陽江”。朔江西上,群山逶迤數百里,重巒疊嶂,百溪匯流東去入海。洛陽江口,古代晉江與惠安兩縣交界處,海潮掀滾,“水闊五里,深不可址”,有“洛陽天塹”之稱。那座宋代石橋便跨于此。

????車子順海濱北行,一路領略閩南沿海建筑的別樣風情,時間不知不覺在車輪間滾過,一道跨海飛梁霍地闖入眼簾。彩練行空,玉虹青霄,長虹臥波……本是慕名而來,思緒卻被這第一眼的印象絆住了,一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有題詩一首,“北望中原萬里遙,南來喜見洛陽橋。人行跨海金鰲背,亭壓空江玉虹腰”,此時倒是豁然開悟。是呵!古橋,向來入得了詩詞。無論是“跨海為橋布石牢,那知直下壓靈鰲?;B島嶼規模壯,勢截淵潭氣象豪”的寫實之句,還是“一望五里排琨瑤,行人不憂滄海潮。憚憧往來乘仙飚,蔡公作成去還朝”的頌蔡公之詞,都將千百年來惠民便民的津梁,載上了詩人的情懷。

????蔡襄,字君謨,以書法聞于后世,與蘇軾、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北宋至和、嘉祐年間,兩知泉州府,倡導、主持修建洛陽橋,官至翰林學士,南宋時追謚“忠惠”。欲知公之惠,須讀萬安碑。洛陽橋,又稱萬安橋,因古之萬安渡而得名。來到祠堂中殿,看到舉世聞名的萬安碑,即《萬安渡石橋記》之碑刻,文曰:“泉州萬安渡石橋,始造于皇祐五年四月庚寅,以嘉祐四年十二月辛未訖功。累址于淵,釃水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長三千六百尺,廣丈有五尺,翼以扶欄,如其長之數而兩之,靡金錢一千四百萬,求諸施者。渡實支海,去舟而徒,易危而安,民莫不利。職其事盧錫、王實、許忠,浮圖義波、宗善等十有五人,既成。太守莆陽蔡襄為之合樂燕飲而落之。明年秋,蒙召還京,道由是出,因紀所作,勒于岸左?!比哪殐灻?,大字刻石,書法端勁高古,雄偉遒麗,與石橋爭勝。

????比之歷史,民間傳說更為斑斕。相傳萬安海渡,每歲必遇狂風巨浪,或水怪作祟,舟覆人溺無以計數。北宋大中年間的某日,滿載百姓的舟船行至江心,頃刻狂風大作,眼看要舟傾人亡,忽然空中傳來:“有蔡學士在,勿傷其舟?!币讯L平浪息,人與舟都安然無恙。舟中有一孕婦,夫君姓蔡,心中不免驚異,遂發愿:“若生子,官至學士,一定讓其建造輿梁以免舟渡之苦。”后來生下蔡襄,天佑學士,以狀元及第,郡守泉州。蔡母知道當年的許愿應驗,頻頻督促兒子建造萬安橋。然而,海濤濁浪,哪是人力所能勝之,蔡公苦于無計可施。一日,觀音菩薩托夢,讓其派人求助海龍王。他寫了一封求助公文,問左右:“誰人下得海?”一吏答:“小人夏得海?!痹瓉泶巳嗣邢牡煤?,音誤,領命。他深恐此番下海,有去無回,便酣飲起來,沉醉半日,潮落而醒,驚見公文袋已變,急忙呈交郡守。蔡公啟閱,但見一“醋”字,拆字分析,頓悟:海神令我廿一日酉時興工。至期,海潮果然退去,萬安橋在神靈的護佑下落成。

????離開祠堂不遠,就上到洛陽橋。宋刻石人對立于橋梁兩側,多少個潮起潮落中,守護著萬年安瀾的愿望。順著千年的長石,穿過風云變幻,來到中亭旁的古榕下,又是一片碑林。年代最為久遠的“萬安?!?,立于嘉熙二年(1238年)冬十月初四日,同樣是宋代石刻“萬古安瀾”,斜鐫石壁,同“萬安?!北魬?,向世人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愿景。

????往來憑欄詩詞稠,站在對面的鎮風塔旁,憑欄遠望,正逢落潮,江水早已淺了下去,露出大片濕地。筏型銳角橋墩披浪分流的壯景是看不到了,只見無數的牡蠣仍然固守著橋墩,我能想象“潮來直涌千尋雪,日落斜橫百丈虹”的恢宏。遠處擱淺的漁舟散落在濕地的水洼處,泥灘上,有海鷗,還有那不知名的長嘴鳥,靜靜地發著呆,這景色像極了淺淡的水墨畫。倏地,畫動了起來。

????不知不覺中,往事已越千年。目光移至遠處,一座現代化的跨海大橋上,車輛川流不息,為古老的泉州灣點綴出勃勃生機。(趙威)

【責任編輯:莊秀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