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做人,低調行事,勤奮開明,謙和樸素……在萬維生的兒媳何梅眼中,父親有著太多良好的品格,而對她影響久而彌深的,是那份家國情懷——萬維生把心中的家鄉情愫,用畫筆畫進小小的郵票,向世界傳遞家鄉文化,晚年的時候,更是把自己收藏的郵票、郵票畫稿、習作及自己收藏的名家書畫捐贈給家鄉,這其中有轟動一時的《全國山河一片紅》三份圖稿。他濃厚的家鄉情結,歸根結底,源于家風的傳承,源于先祖遺留下來的“植福桑梓”的家規家訓,他囑咐下一代要繼續尋訪先輩生活蹤跡,把關注家鄉、回報家鄉的“好家風”一代代傳承下去……
????人物名片
????萬維生,泉州豐澤區城東街道潯江社區萬氏族人,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師,中國郵電部郵票發行局高級工藝美術師,新中國第一代郵票設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萬維生
????何梅,萬維生兒媳婦,萬維生郵票藝術研究會負責人
即使在走路,只要靈感一來,萬維生也會停下來創作。
????良好家風 樹立正確人生觀
????古語有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好的家風,影響著家庭成員的精神、品德及行為,有利于家庭成員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作為一個窮孩子,萬維生從小刻苦自學,不懈努力,沒有錢買紙和筆,他就在墻上作畫,家中的墻上滿是他涂涂畫畫的作品。然而,熱愛學習的他還是一度因為家境困難而退學當了學徒,外婆知道此事后,馬上把他接回家并讓他重新讀書,外婆是一個開明、有遠見的人,她覺得無論多苦,都應該讓孩子讀書,況且,萬維生是這樣一個有才氣的好苗子。
????外婆出生于書香門第,舅舅也是文化人,萬維生從小就在這樣的氛圍中成長,他知道唯有勤奮讀書,才能視野開闊,這輩子才能走得遠。他努力進取,學習成績突出,有鶴立雞群之狀。后來,萬維生順利考上了大學,而當時從泉州到福州的路費需要學生自己支付,外婆又把壓箱底的戒指拿出來賣掉,給他做路費。據說,為了支持通政小學建教室,外婆把家里的宅基地免費捐了出去。而他同樣看到,沐浴于良好家風的母親,哪怕自己日子過得再緊巴,還收養了一個女孩子,因為,外婆從小教育母親要有大愛,與人為善,所有這一切,深深地影響了萬維生。
????良好的家風,讓萬維生有機會走出去求學并接受進步思想的影響,而他在魯迅藝術學院所受的愛國主義教育更是讓他擁有堅不可摧的價值觀。四川地震時他連夜創作一幅手繪封,讓何梅到北京崇文門一大廈義捐,那一年他交了兩次黨費;在湖南張家界辦展覽,他看到當地集郵協會條件艱苦,將義拍所得捐給困難地區的集郵協會做活動。
????奮志方寸 終生筆耕不輟
????享譽中外的郵票設計家萬維生的優秀讓人感嘆,他創造了我國十幾項郵壇之最:最早舉辦個人作品展覽;最早設計手繪封和記事封;最早出版個人作品專輯、專著;他為1990年的“國際掃盲年”設計了包括中、英、法、俄、西班牙、阿拉伯等多國文字的郵票,開了郵壇歷史先河;他設計的手繪封隨楊利偉登上太空,是航行最遠的郵品……而讓何梅折服的是父親的勤奮和向上。
????萬維生曾對好友說:“我這一輩子有兩個童年。老家在父母身邊是第一個童年,畫《兒童生活》在孩子們身邊是第二個童年。”《兒童生活》一套12枚,是萬維生最喜愛的作品。上世紀60年代的春節,萬維生在逛廟會時看到一群穿新衣、相互嬉戲的小孩,由此得到靈感。他把破自行車支在路邊,拿出飛奔回家取來的畫板、畫筆,站在冰天雪地里,就開始作畫。不求速成,揮筆而就,他以雕琢的筆墨畫了整整一年,終于設計出全套郵票。細致的觀察、耐心的琢磨,兒童的天真活潑便躍然于筆端。
????“世界上有沒有一種藥吃了不用睡覺的?我不想睡覺了!就想一直畫、一直畫?!彼绱丝犊ぐ旱貙ζ渫曛缓殂f道。退休后的萬維生仍然“瘋狂”工作。直至離世前,他還在從事天鵝題材的藝術創作。按照他生前計劃,辭世時年8月,萬維生本打算回泉舉辦天鵝專題畫展,并舉行《天鵝郵票三十年》首發式;9月他還將受邀到意大利參加世博會的畫展。除此之外,他還準備在泉州首發兩本書,《山河一片情》及《圖說上海世博》,均包括有一百個手繪記事封。終其一生,萬維生畫了數百幅、幾千只天鵝,在全國各地舉辦了幾十場畫展,出版了二十幾本書籍、畫冊。
????何梅回憶,萬維生的勤奮還體現在他與時俱進,從不停止對各種交流軟件和畫圖工具的學習?!澳愫茈y想象,一個80多歲的老人家趴在電腦面前專注排版的樣子,像個孩子,蠻可愛的”,何梅說,而這一切,他都是為了更好地畫圖,做藝術方面的交流。
????惠澤桑梓 家風砥礪相承
????何梅說,以前沒有真正去了解父親對家鄉的那份情感,不明白他對家鄉那種愛到生命里的感情根源是什么,直到2016年,她跟著堂哥、堂姐回老家掃墓,終于切實感受到家族文化的影響和家風傳承的強大力量。萬維生系潯江萬氏家族后昆。在泉州城東東郊一座氣派莊嚴的古大厝內,世世代代聚居著潯江萬氏一脈。
????作為宗族祭祖、議事之用的“萬氏家廟”里,高懸著大大小小的匾額,彰顯著萬氏先賢的顯赫身份與卓著功勛,而散落于古大厝內長短不一的楹聯上,則行云書寫著萬氏家族傳至百年的先賢語錄,是萬氏族人對先賢優良遺風的敬重與傳承。
????家風不畏遠,正是受其族中先賢垂范百世的影響,萬維生終其一生耕耘在郵票方寸之間,創造十幾項郵壇之最,演繹一生郵畫傳奇。先祖制定下來的家規家訓,作為傳家之寶,潯江萬氏從未淡出傳承的足跡。直至今日,后人仍始終保持著尊宗敬祖、飲水思源的優良傳統。萬氏家族在每年春節、清明期間等祭祀活動中,都會聚集在一起集體誦讀家訓,讓族人在學習和誦讀中,繼續發揚和傳承萬氏家族流傳至今的良好家風。為了記述氏族世系、維系氏族團結、弘揚氏族精神,萬氏后人還極其重視宗祠、族譜的重修。
????心系家鄉,惠澤桑梓,萬維生發現泉州歷史文化豐厚,但是,當代文化比較匱乏,他為了給泉州當代文化增添新內容,把自己收藏的郵票、郵票畫稿、習作及自己收藏的名家書畫捐贈給泉州;《全國山河一片紅》三份圖稿頗有價值,當時北京郵政博物館希望他能把手稿留在北京,相關負責人曾經坐飛機來泉州勸說他,但是,他義無反顧把手稿全部捐給家鄉……
????有品德支撐,智慧才能釋放正能量。坦坦蕩蕩、寬人嚴己、不附俗流的父親,在為人處事上也教會何梅許多道理,而最根本的就是真誠做人,認真做事,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何梅都給孩子們做表率。
????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對后代小孩子們的要求同樣是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何梅感慨地說,父親走了,但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他曾經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傳授了人生的大智慧,傳承給了下一代。為了傳承萬維生的精神,退休后的何梅經?;丶亦l辦郵展,得到了郵界朋友和各級領導的支持,她盡自己的能力為家鄉文化發展貢獻一分力量。(記者 賴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