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山家族:執教300年 桃李遍天下
來源:東南早報 發布時間:2018-01-15 09:42
在泉州,只要一提起教育世家,許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鄭子山一家。今年92歲的鄭子山老人,全家三代20多人中有13人從事教育事業,其中不乏多位高校教授、校長。全家執教時間累積達300余年,為泉州本土乃至中國教育界培育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贊譽和美名的背后,與鄭子山老人一直以來堅持的嚴謹勤奮、自立誠信的家風家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名家檔案

????鄭子山,原永春一中校長。1946年考入廈門大學,1948年參加革命,解放初期于永春縣政府任職,1954年,調任至永春一中任職校長。其六個兒子,除老大入伍當兵之外,其余五人均從事教育事業。其中,老二鄭建樹,曾任泉州市教育局局長;老三鄭為民,任教于廈門集美大學航海學院;老四鄭小波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曾任南京農業大學校長;老五鄭小征先后任教于永春一中、泉州電力學院;老六鄭小凌,任教于永春一中。鄭家第三代鄭煒,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獲博士學位后,現為廈門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全家三代20多口人中有13人從事教育事業,執教年限累計長達300余年,是“泉州市教育世家認定表彰對象”。

????鄭子山(左六)全家福 (攝于2009年)

????在泉州,只要一提起教育世家,許多人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鄭子山一家。今年92歲的鄭子山老人,全家三代20多人中有13人從事教育事業,其中不乏多位高校教授、校長。全家執教時間累積達300余年,為泉州本土乃至中國教育界培育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生。贊譽和美名的背后,與鄭子山老人一直以來堅持的嚴謹勤奮、自立誠信的家風家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嚴謹勤奮出人才

????鄭小凌是鄭子山的第六個兒子,現為永春一中體育老師。回憶起關于父親和母親的往事,讓他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那一盞案前的煤油燈。當年,父親和母親結緣于三尺講臺。這對教書育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教學工作上的嚴謹和勤奮,六個兒子,全都看在眼里。“當時的父親是永春一中的校長,而母親則被安排在永春的一所小學任教。因為教學工作繁忙,父母親總是早出晚歸。即便是在加班回到家之后,父母親時常都還需要加班加點地備課、批改作業。少年時期,我們六兄弟幾乎每個夜晚都是伴隨著煤油燈昏暗的燈光睡著的。”鄭小凌說。父母親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具體、最有效的教育。這種嚴謹和勤奮的敬業精神,從那時候起,開始在六個兄弟心底生根、發芽,成為日后他們執教生涯中,一直秉承和堅守的理念。

????除了言傳身教,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父母對于六個兒子的教育也十分重視。在鄭小凌的印象中,母親對于六個孩子的學習尤其嚴格。記得他剛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因為作業的字跡潦草,被母親毫不客氣地撕掉。隨后,母親狠下心來將本已經上床睡覺了的他叫起來,直到督促他重新完成。時至今日,鄭小凌終于理解了母親的一片苦心。而也正是因為嚴格的家教及父母親對于教育的重視,幾個兄弟除了老大入伍當兵之外,其余均考上了大學,成為當時的天之驕子,在那個年代,實屬不易。

????自立誠信是根本

????朱熹曾經說過,百學須先立志。在現代社會中,不少家庭將孩子視為掌上明珠,過于寵溺孩子,卻缺乏對孩子自立能力的培養,“十指不沾陽春水”成為一個個現代獨生子的常態。這種家庭氛圍中培養出來的孩子,進入社會之后,往往會遭遇一系列的問題。因此自立能力的培養,對于孩子的成長成才來說,尤為重要。有這么一句閩南俗語“容雞爬灶、容子不孝”,“嚴父出孝子、嚴師出高徒”,身為教育工作者的鄭小凌頗為認同。“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只有歷經磨練,有所擔當,才能形成自主獨立的人格品質。

????鄭子山家里,雖然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但卻從不溺愛孩子。作為教育工作者的父母親早已意識到,培養孩子自立的精神人格要比學習成績更為重要。據鄭小凌回憶,自家的六個兄弟從小便要開始打理家里的各種事務。當年,他還不到7歲的時候,便要跟著自己的幾個兄長上山拔草、喂兔子、做家務等,一樣都不落下。日后,這種從小便養成的自立的精神,更是指引著鄭家兄弟幾個人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是在科研工作上,都能夠主動擔當起責任,培育出桃李滿天下。

????除此之外,父母還時常教導六個孩子應當誠實待人。所謂“人無信則不立”,無論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做一個誠實守信之人,都是立足于社會的根本。在鄭小凌的回憶中,父母親曾經無數次地告誡他們,千萬要守誠信,這是做人的底線,萬不可為了一時的虛榮,就放棄了這個底線和原則。

????傳承堅守好家風

????在良好家庭環境下,鄭子山老人的六個兒子中,有五個最終追隨父母親的腳步,走上了教育事業這條路,可謂是與教育結下不解之緣。老二鄭建樹在大學中選擇了師范專業,任教之后進入了政府單位,后擔任泉州市教育局局長;老三鄭為民,讀的是大連海運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廈門集美大學航海學院任教;老四鄭小波考取了華南熱帶作物學院,后擔任南京農業大學校長;老五鄭小征畢業后先是去了泉州師范學院,后調至永春一中,最后進入泉州電力學院;老六鄭小凌,畢業后被分配至永春一中任教。而鄭家的第三代鄭煒,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獲博士學位后,現任教于廈門大學。

????好的家風,傳承很重要。應該將上一輩在教育子女方面好的經驗和做法,總結和延續下來,它將成為一種難能可貴的財富,利在千秋。在對女兒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鄭小凌秉承了上一輩人的嚴格與認真。“對于女兒,我尊重她的自由和選擇,同時我對她的要求也是十分嚴格的。”鄭小凌表示,從小女兒的性格便很好強,除了嚴謹、勤奮之外,更注重培養她的自立能力。當年,女兒還是永春一中的一名學生時,她很想成為學生干部。鄭小凌便鼓勵她,讓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爭取,而不是依靠已在學校擔任教師的父母,最終達成了心愿。在高考中,女兒依靠自身勤奮,考取了年段文科前十名,并進入了西南政法大學,又通過自己的努力,競選成為系學生會副主席……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而孩子則是父母的影子。從事教育工作37年、身在教育世家之中的鄭小凌認為,好的家風對于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孩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是以成年人作為榜樣。因此作為成年人、作為父母,只有嚴于律己,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榜樣。”鄭小凌說。而傳承和堅守良好的家風,也是一個家族長期興旺發達的關鍵。

?

【責任編輯:黃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