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化政治生態 美化自然生態
——福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清新福建”紀實
來源:福建省紀委監察廳網站 發布時間:2017-12-22 09:48
秀美武夷山、如詩鼓浪嶼、碧海藍天湄洲島……一段十幾秒的視頻短片,將“清新福建”這張亮麗名片展現在世人面前。

?

  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福建省武夷山市始終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立市之本、立業之基,生態文明理念已經深深根植在這里的碧水丹山之中。好的生態效益帶來的是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近年來,該市以旅游業為引領的第三產業快速發展。圖為游客在玉女峰前的九曲溪中乘竹筏漂流。鄭友裕 攝

  秀美武夷山、如詩鼓浪嶼、碧海藍天湄洲島……一段十幾秒的視頻短片,將“清新福建”這張亮麗名片展現在世人面前。

  數據最有說服力。65.95%的森林覆蓋率高居全國榜首;12條域內主要河流水質保持全優;9個設區城市空氣平均達標天數占比98.4%;27微克/立方米的PM2.5年均濃度更是被當地人引以為傲——“在我們福建,PM2.5僅表示下午兩點半?!?/font>

  令人艷羨的清新生態背后,是歷屆省委、省政府的久久為功。早在十多年前,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就為福建擘畫了建設生態省的宏偉藍圖。這些年來,福建省委、省政府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托,堅持一脈相承的生態文明理念,自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加強生態環保領域的監督執紀問責,以嚴明的紀律為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以清明的政治生態讓“清新福建”的名片越發亮麗。

  一根“綠色”指揮棒:重塑全新政績觀

  12月6日早上,位于長汀縣河田鎮露湖村的水土保持科教園還籠罩著一層薄薄的晨霧,映襯著絲絲的晨曦,園內綠影婆娑,分外動人。

  長汀曾是我國南方紅壤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之一。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當地的水土流失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9.4%。

  老區人民不會忘記,習近平總書記曾五次到長汀調研、四次作出批示,持續推動長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在福建工作時,時任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極具前瞻性地提出了生態省建設戰略,擔任福建省生態建設領導小組組長,指導編制《福建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使福建的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到中央工作后,習近平同志多次對福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努力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

  福建省委、省政府牢記囑托,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讓綠色成為福建發展最亮的底色。2014年以來,福建先后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生態文明試驗區,“清新福建”成為金字招牌。

  福建省委書記、省長于偉國表示,到今年11月,《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部署的38項重點改革任務中,已有34項形成改革成果,在構建生態文明建設責任體系、完善國土開發保護制度、建立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等方面探索出了可復制推廣的經驗。

  初冬乍寒,在清流縣嵩溪鎮鮮切花基地,工人們正忙著采摘智能大棚中的鮮花。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水泥、化工等重度污染企業的所在地。

  事情的變化起于2014年。這一年,福建省對約占全省縣(市、區)總數40%的34個縣(市),取消國內生產總值(GDP)考核,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綠色”指揮棒——考的是生態保護、環境改善、農民增收。

  清流縣正是受益地區之一?!叭缃?,GDP已經不是硬指標,綠色發展才是真本事!”清流縣委書記池芝發告訴記者,近年來,該縣摒棄了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項目,轉向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目前當地培植的鮮花已配送到全球185個國家和地區。

  福建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取消部分縣(市、區)的GDP考核,僅僅是第一步。緊接著,福建省又推出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管理,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辦法等舉措,讓考核的指揮棒“綠”起來。

  如今在福建,“損害生態終身追責,綠色發展考核加分”正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的新政績觀。

  一柄鋒利執紀劍:嚴防權力亂伸手

  在福建設立首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和生態文明試驗區,是國家生態發展戰略。如何為這個大戰略保駕護航,福建的紀檢人有自己的思考。

  2016年12月,福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劉學新在泉州調研時強調,要堅決懲治腐敗,深入推進標本兼治,通過政治生態的凈化,促進經濟生態的優化和自然生態的美化。

  “一些恣意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背后,很可能都存在‘保護傘’問題,其中的權錢交易、利益輸送等問題,尤其值得我們警惕?!备=ㄊ〖o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近年來福建省對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違紀違法問題的查處從不手軟。

  福建省環保廳原副廳長王國長,利用手中的權力和職務影響,為一些“朋友”承接環評業務,審批環評報告,進而大肆受賄;廈門市環保局原黨組書記、局長謝海生為廢氣排放超標企業年審提供方便,收取“好處費”。王國長、謝海生等廳級干部的落馬,成為福建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環保領域違紀行為、護航“清新福建”建設的典型案例。

  一些基層監管部門的黨員干部,未能認真履職,反而“靠山吃山”,獲取私利,受到嚴肅懲處。福鼎市疊石鄉里灣林場原場長何祥棖利用職務便利,采取收入不入賬、虛報山地開墾項目、防火路工程量等手段,多次套取上級下撥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土地復墾及防火路工程款合計20余萬元,用于個人生活開支。今年6月,福鼎市紀委給予何祥棖開除黨籍處分,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在武夷山,隨著以“大紅袍”為代表的巖茶產業蓬勃發展,大面積的茶山開墾,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一些基層黨員干部也參與其中。2016年以來,武夷山市紀委開展違規開墾茶山專項整治工作,查處了多起黨員干部違規開墾茶山的問題。

  一紙紅頭問責書:杜絕干部不作為

  2017年2月4日,今年春節長假后的第二天,南平市委書記袁毅早早地來到辦公室,并通知相關部門領導,對延平區小流域綜合治理情況進行現場突擊檢查。

  檢查組來到爐下鎮一小溪邊時發現,溪水不見往日清澈,黑色渾濁不見底,雖然春寒料峭,卻散發著一股濃濃的異味。經調查發現,小溪上游一些生豬養殖場違規排放,致使溪水遭受污染。南平市紀委立即啟動問責程序,延平區分管環保工作的副區長吳火亨因履職不力,被免去副區長職務。從發現問題到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僅用不到一周時間,南平市對生態保護領域的問責可謂雷厲風行。

  無獨有偶。連江縣琯頭鎮長門村至寨洋村沿江一帶有大量堆沙場存在破壞環境的情況,群眾反映強烈。今年5月,連江縣琯頭鎮紀委對整治堆沙場不力、工作失職的王光鼎、林道雄、倪法林等3名村干部給予黨內警告處分。

  “現在污水不再亂排,田地又可以正常耕作了?!?2月5日,在莆田市荔城區北高鎮欄山村,村民們由衷地感嘆道。

  村民口中的污水,來源于村里的畜禽養殖場。由于養殖場廢棄物未進行規范處理,導致周邊農田受到污染。欄山村黨支部書記翁國泉和包村工作隊員劉模華在日常巡查中均有發現此問題,但未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造成不良影響。區紀委立即啟動問責程序,給予翁國泉、劉模華黨內警告處分。

  問責之外還需要建立責任追究的長效機制。基于此,今年9月,《福建省黨政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實施方案(試行)》正式出臺。該方案明確規定,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在合理定責的基礎上,嚴格實施責任追究。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建設美麗中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專門部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凡是出現黨員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的,必須嚴厲懲處,絕不手軟!”福建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陳錦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