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欠水:艱苦樸素 幫扶助人暖人心
來源:東南早報 發布時間:2017-11-15 17:18
“父母輩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言傳身教,讓我受益終身。到了我這一輩,在滿足了溫飽的基本需求之后,我覺得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了。所以,我在繼承父母輩精神品質的同時,還要發揚助人為樂的美德。我將它更好地融入扶殘助困的實踐工作中,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百姓群眾能夠從中受益?!标惽匪f。

????名家檔案

????陳欠水,1945年1月出生,惠安縣人大常委會退休干部,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職業道德先進個人、全國殘聯系統先進工作者、全國最美志愿者、全國首屆“中華助殘志愿者陽光獎章”、福建省優秀共產黨員、福建省道德模范、福建省崗位學雷鋒標兵、福建省革命老區捐資助學先進個人組織獎、福建省五星志愿者、福建省十大公益老人提名獎、泉州市首屆道德模范、首屆“感動泉州”十大人物、泉州老有所為先進個人和泉州市首屆最美助老志愿者等榮譽稱號。

????陳欠水幫扶困難群眾

陳欠水

????陳欠水一家三口全家福

????在惠安,有這么一位老人:他總是騎著一輛自行車,挎著一個軍用水壺和一個用塑料袋裹著的舊皮包。二十多年來,不管刮風下雨,他堅持行走在一線,進村入戶,身體力行地為殘疾人和困難群眾辦實事。無論是在鄉鎮,還是在農村,只要有需要幫助的貧困群眾,總能在現場看到他勞碌奔波的身影。他的名字叫陳欠水,今年73歲,是一名退休老干部。關于他扶殘助困的工作事跡,在當地早已是家喻戶曉。雖榮譽加身,他卻始終牢記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守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品行作風。

????陶染:精神財富 言傳身教

????陳欠水出生在惠安縣城的一個貧困家庭。在陳欠水的記憶中,自己的父親和母親都是地地道道的貧民,依靠挑柴火賣苦力謀生?!澳暧椎臅r候,父母親每天都要走好幾十里路,從邊遠的地區,將沉甸甸的柴火挑到縣城來賣。一天下來,盡管疲憊不堪,卻只能賺到幾毛錢,勉強糊口。而要是哪天因為特殊情況,無法勞動,全家人都要挨餓。”陳欠水說。當時,家中總共有四個孩子,他是長兄。因此,對于父母親當年的辛勤勞作,他可謂是深有體會。雖然家中條件艱苦貧困,但父母親從來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相反,他們勤勤懇懇、吃苦耐勞,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盡一個勞動者的本分。“盡管我的父母親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勞動者,但他們那種勤儉勤勞、肯吃苦、不怕累的美德和品質,卻深深地影響了我,讓我知道自己今后應該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陳欠水說,出生于貧民家庭,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優裕的物質享受,但生活的艱辛磨煉了他堅韌不拔的意志,良好的家風以及父母身上可貴的品質,對他今后的人生道路而言,卻是一筆更為可貴的財富。

????早年生活的艱辛,讓陳欠水對身處貧困之中的群眾懷有深厚的感情。他深刻地體會到貧困家庭,謀求生計、掙扎度日的不易與沉重。他下定決心,要將為困難群眾排憂解難作為自己的使命與職責。20多年來,他始終把群眾的疾苦當做自己的疾苦,把群眾的困難當做自己的困難。他風雨無阻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下鄉走訪群眾,即便2005年退休后也退而不休, 20多年來總行程累計超過23萬多公里,走遍了惠安的16個鄉鎮、295個行政村,全縣1.8萬名殘疾人中,由他本人登門走訪過并登記在冊的就有1.6萬人,2005年退休后走訪白內障患者18080人,幫助其中的2713人免費手術,即便在自己左手摔骨折的當天,他仍然忍著病痛,下鄉為3名白內障患者做診斷;他放棄買集資房的機會,將自己從退休金中省下的錢捐出,累計捐資超過17萬元。

????傳承:艱苦樸素 吃苦耐勞

????恪盡職守,吃苦耐勞。陳欠水在扶貧助困時,始終不忘年幼時父母親的言傳身教。2005年底,當陳欠水得知即將拆遷的惠泉賓館有一批床鋪、彩電要處理時,他立即向惠安縣領導申請將這批物資捐贈給殘疾人和特困戶。為了節省開支,年逾花甲的陳欠水與民工一起,一趟又一趟地把東西從樓上搬下來,累得大汗淋漓,腰酸背痛,手掌磨出了血泡,對于一些棉被和毛毯,他騎著自行車把東西送到困難群眾家中。短短半個月,陳欠水為257名殘疾人困難戶和五保戶送去151張床、229床棉被、33條毛毯。

????對殘疾困難群眾慷慨解囊,而日常生活中的陳欠水,則依舊不改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本色。下鄉走訪期間,“三不準”鐵紀(不準吃飯不交伙食費,不準接受招待吃請,不準接受禮物)是他始終堅守的底線和原則。有一次,他到山霞鎮看望當地的一位困難群眾,直到下午一點多鐘才結束工作。他拒絕對方的好意,沒有留下吃午飯,而是到附近的快餐店,點了一份兩塊錢的咸飯,連湯都舍不得點,就著自己軍用水壺中的水充饑?!吧詈昧耍D苦奮斗的精神不能丟。我相信,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都應該保持艱苦奮斗、為民奉公的本色!”陳欠水說。

????有人對陳欠水退休后的生活表示不理解,問他:“你都退休了,還這樣天天下鄉,連老百姓的一頓飯都不肯吃、茶都不喝一口,你圖什么呢?”陳欠水問心無愧地回答:“我什么也不圖!”現實是,在扶殘助困工作中,他不僅全年無休為困難群眾做實事,而且從未領取任何補貼和過節費,甚至還自己承擔了下鄉的一切費用?!艾F在我雖年紀大一點,但工作力度不減,我從不認為自己艱苦奮斗幾十年,退休后對自己可以降低要求?!标惽匪f。

????發揚:助人為樂 終生不渝

????難能可貴的是,對于陳欠水扶殘助困的工作,妻子和兒女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只不過有時老伴擔心陳欠水的身體,她時常會勸他:“你年紀大了,還是少做一點吧。”家人的支持與理解,讓陳欠水深感寬慰。陳欠水的兒子陳永軍大學本科畢業后,成了惠泉啤酒廠灌裝車間的一名普通工人。在工作中,他秉承了祖輩的家訓,不怕臟、不怕累,勤懇本分、恪盡職守。在車間工作中,陳永軍為清理生產碎片,常常一做便是好幾個小時,脫下雨鞋之后,都能倒出汗水,但他依然任勞任怨。公司領導對于這個吃苦耐勞、勤勞能干的年輕人頗為贊賞,一打聽,知道他原來就是陳欠水的兒子,也就不以為怪了。陳欠水女兒陳永紅,大專學歷,在鄉鎮中學供職,為人忠厚,工作踏實,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奉獻。

????“父母輩勤勞樸實、吃苦耐勞的言傳身教,讓我受益終身。到了我這一輩,在滿足了溫飽的基本需求之后,我覺得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了。所以,我在繼承父母輩精神品質的同時,還要發揚助人為樂的美德。我將它更好地融入扶殘助困的實踐工作中,讓更多需要幫助的百姓群眾能夠從中受益?!标惽匪f。

?

【責任編輯:黃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