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識改變命運 ——黃大年的追夢人生之二
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17-08-31 09:32
高中時,黃大年隨下放的父母轉移到了廣西貴縣(今貴港市),并以優異成績考進貴港中學,又開始了寄讀生活。

????高中時,黃大年隨下放的父母轉移到了廣西貴縣(今貴港市),并以優異成績考進貴港中學,又開始了寄讀生活。

????高中畢業后,17歲的黃大年到地質隊參加工作。由于身體條件好,反應機敏,學習成績優秀,他被挑選為物探操作員,首次接觸航空地球物理。那時候的工作充滿風險,為采集到關鍵數據需要進行有人駕駛飛機操作,他的一些同事還犧牲了生命。黃大年額頭上的疤痕就是那時留下的。

????這些犧牲和疤痕,讓黃大年記憶深刻,這也是黃大年后來回國后全力研制無人機的重要原因。

????1977年,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然而,當時信息并不發達,黃大年知道消息時,距高考僅剩3個月。

????但他沒有抱怨,而是選擇拼命讀書、復習。在他心里,知識就是力量,知識精英是民族的脊梁。

????黃大年曾回憶,當時參考資料只有考試大綱,只能盡全力汲取所有能接觸到的知識。此時,他從小形成的快速學習能力派上了大用處,兩本300頁的政治、史地復習書,臨考前3天全部背完。

????那段時間里,黃大年的生活里沒有了晝夜的概念,忙碌、疲憊是唯一的內容。白天翻山越嶺忙勘探工作和任務,晚上點燈熬油背課本知識,酷熱難耐、蚊蟲叮咬和饑腸轆轆,在體能和心理的極限上不懈地堅持著,因為他的心中燃燒著“上大學”的夢想。

????在趕往大山深處的高考考點廣西容縣楊梅公社高中那一整天的山路上,他仍在學習。在30多人的外來社會人員考場中,18歲的黃大年是年齡最小的考生。起初,大家都很興奮,但一開考很多人都傻眼了,考到最后一科的時候,考場已經剩下不到10人。

????考場上有一位白發蒼蒼的戴著深度眼鏡、很清瘦的監考老師,經常走到黃大年身邊,默默地看他答的試卷。考完試之后,這位老師握著黃大年的手說,你一定是整個考場最好的考生。

????被這位老先生言中,黃大年以楊梅公社高中考場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成績公布以后,黃大年特意去找了那位老師,老師見到黃大年之后,熱淚盈眶,眼神中充滿了對發現人才的真誠,黃大年也再次感受到中國知識分子培養和厚愛人才的品格。

????最終,黃大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國家重點大學——長春地質學院,就讀于應用地球物理系,開始了人生中最重要、最珍貴的一段時光。(記者 張 建)

【責任編輯:黃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