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家風表節孝 守祖訓為明醫
來源:東南早報 發布時間:2017-07-19 16:36
泉州市區一中醫診所門前,總是人滿為患。診所內,一位衣著樸素的醫生,全神貫注地為前來就診的病患把脈、開藥,忙得不可開交。他的名字叫留曉芳,父親是幾乎所有老泉州人都耳熟能詳的老中醫留燦輝。

??

????留曉芳在接診

????留曉芳自撰的對聯

????泉州市區一中醫診所門前,總是人滿為患。診所內,一位衣著樸素的醫生,全神貫注地為前來就診的病患把脈、開藥,忙得不可開交。他的名字叫留曉芳,父親是幾乎所有老泉州人都耳熟能詳的老中醫留燦輝。他是泉南一代名門望族——五代清源軍節度使留從效的后代。千百年來,留氏的家風家訓和父親的言傳身教深深地影響著他。他堅守氣節,不貪小利,靠自己的一技之長吃飯,用一輩子的時間,在擅長的中醫領域內不斷鉆研、深耕。他說,寧為“明醫”,不為“名醫”,在中醫傳承的道路上,只有同時將醫德與醫術傳承下去,才能走得更遠。

????■早報記者 周湖健 顏瑛瑛/文 胡彥明/圖

????人物名片

????留曉芳,泉州市區知名中醫,留氏后人,著名中醫留燦輝之子,一德堂第五代傳人。

????壹

????名門望族 人才輩出

????在古城泉州,留氏可謂是名門望族,千百年來,簪笏相繩、賢達輩出:曾為清源節度使的留從效,恭儉清正,以勤儉養民為務,傳于梓里;留氏三十九世留天祿,“忠臣不事二主”,不愿屈事元朝,從泉州棄官回永春,展現錚錚氣節;留從效六世孫留正,為政清正廉明,文武并用,擔任三朝宰相期間,為天下蒼生,鞠躬盡瘁……

????位于中山中路花巷與許厝埕交界的花園頭的留府埕(亦稱留府庭、留郡園),有著一段廣為流傳的坊間傳說。據說,這里曾經停放過“七部棺”。有七部棺材,自明末清初停柩后,一直不入土,直到300余年后,抗戰勝利之后,方才舉行落土安葬儀式,并豎碑合葬于中山北路的中山公園內。根據民國三十五年九月初版的《泉州留守庭七部棺考證》記載,明末清初時期,身為明朝遺臣的留起春是五代晉江王留從效后裔,遭遇國變時,他誓不降清,一家七殉。七部棺木久停不葬,是因有毒誓:“死亦不入清土”。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留起春為守護故土家園,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令人敬畏。

????留氏望族之所以人才輩出的原因,與其后輩謹守祖訓,密不可分。

????貳

????勿貪小利 以技為長

????留曉芳是留氏后代。如今,他繼承了父親留燦輝的衣缽,在市區辦起了自己的中醫診所,行醫濟世,為病患解除痛苦。據了解,留氏中醫在泉州至少傳承了五代。清朝末年,由留一德于西街創辦了留氏中醫診所,傳承至今,已經有超過200個年頭。“一直以來,留氏家訓都對我本人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留曉芳說,很小的時候,父母便言傳身教地教導他,做人要講求正派,做事則要中規中矩。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很重要,能夠靠自己的本領和技術吃飯,才是真正令人敬佩的。

????據留曉芳回憶,有一次,父母帶著自己和姐姐一起去親戚家玩。這位親戚家境富裕,因而在招待客人的餐桌上擺了很多美味佳肴。畢竟是小孩子,當時的姐姐禁不住誘惑,便試圖踩著凳子想偷拿桌上的食物嘗鮮。不料,卻一下子從凳子上摔了下來,她頓時放聲大哭。看到女兒摔倒了,身為父母雖然很心疼,但依然毫不留情、狠狠地教訓了姐姐一頓。

????從這件事情中,留氏的兒女們也從父母那里學到了:無論在什么時候,都務必要戒除貪念。不要貪圖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更不要因為貪圖蠅頭小利而失掉留氏家族那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寶貴氣節。

????“我母親曾經對我說一句話——畫紋行路(注:此句請用閩南語念)。我感覺特別能體現她對子女的教育理念,就是行事要有規矩。”正是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之下,留曉芳刻苦鉆研,在中醫學習的過程中,他不僅積淀了深厚的國學知識,而且將中醫理論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精益求精。

????叁

????寧為明醫 不為名醫

????留曉芳的醫館中,懸掛著這樣一副對聯:“佛法慈悲,但威嚴同在。醫道仁濟,非恭誠莫救。”可以說,這不僅是他多年來的經驗和感悟,更是他始終奉行的行醫準則。在他看來,雖然救死扶傷是作為一名醫生最基本的責任與操守,但患者對于醫生和醫學同樣應當保持基本的敬重和信任。“雖然說救死扶傷是作為一名醫生的基本準則,但在醫患關系日趨復雜的今天,并不是所有的病人,他都愿意收治。對個別患者不愿接診是因為:有的患者缺乏對生命和學術的基本尊重,驕咨不論于理,還有個別患者被誤治后又急于求成,因此難以溝通。”在這一點上,留曉芳始終保持著作為一名醫者的氣節。

????在留曉芳的診所里,貼著一封義診書,內容摘要如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常:損不足而奉有余。人反道而行,以至貧者逾貧,富者逾富,懸殊日甚。……余開業兩年來,目睹醫療之現狀,感慨逐日加深,以致內心困擾而憂懼不安,乃決心以一己微薄之力,為困難者作一義務活動,以報桑梓!奈個人能力有限,雖心存仁濟而無以廣泛布之,只能暫設以每月農歷初一為義診日(正月初一除外。今后視能力再增加天數),送醫送藥以濟患者,順應天道之補濟不足,亦報泉州民眾200年來對留氏中醫的信賴和支持!”留曉芳說,這義診之舉,來源于其母的教誨,為善最樂。

????盡管面臨著越來越浮躁的市場環境,在留氏家訓的諄諄教誨以及父親的言傳身教之下,留曉芳始終不忘初心。他始終遵從中醫的原理和精神,不為經濟利益所綁架;他堅守醫者仁心的原則和底線,以病人的利益為重。而也正是因為此,一提起留曉芳,不少老泉州人,必然都是有口皆碑。各種各樣的名譽和光環,蜂擁而至。然而,留曉芳卻不為所動:“寧為明醫,不為名醫。”

????作為“國粹”的中醫,博大精深,而如今最缺乏的就是傳承。而在傳承同時,除了技藝的傳承,更關鍵的是醫德的傳承。如今,雖然大兒子才剛結束中考,但留曉芳卻早已經暗自將其視為自己的傳承人了……

【責任編輯:黃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