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
????中央紀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情況
????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1月9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央紀委副書記吳玉良,監察部副部長肖培,國家預防腐敗局副局長、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局長劉建超,中央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羅東川和中央紀委宣傳部部長朱國賢解讀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精神,并答記者問。
????十八大以來,中紀委共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
????吳玉良首先通報了十八屆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的有關情況。
????吳玉良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共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40人,給予紀律處分223人;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116.2萬件,給予紀律處分119.9萬人;全國共處分鄉科級及以下黨員、干部114.3萬人,處分農村黨員、干部55.4萬人。
????吳玉良介紹,據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全國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召開前,人民群眾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滿意度是75%,2013年是81%,2014年是88.4%,2015年是91.5%,2016年是92.9%,逐年走高。
????吳玉良介紹,這次中央紀委七次全會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審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試行)》,把紀委的權力關進制度籠子。中央紀委高度重視隊伍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機關談話函詢218人、組織調整21人、立案查處17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共談話函詢5800人次、組織處理2500人、處分7900人,做到了鐵面無私。規則的制定實施,是中央紀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的具體行動,充分表明了紀檢機關嚴格自律的責任擔當和堅定決心,向全黨全社會昭示,執紀者有著更為嚴格的紀律要求,監督者時刻都在接受監督,要建設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
????有記者問,國家監察委員會與中紀委的關系是怎樣的。肖培介紹,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和在北京、山西、浙江開展試點,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討論在這三個地區作出改革試點決定的時候,高票通過,這根源于國家監察委員會的一個鮮明而準確的定位,就是它是中國的反腐敗機構。
????肖培說,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現在分散在監察部、國家預防腐敗局以及檢察機關的反貪污賄賂,包括預防職務犯罪等職能整合在一起,在試點地區組建新的國家監察機關。目的是實現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監察全覆蓋。它的監察范圍包括六大類人員:第一,國家公務員法所規定的國家公職人員,即中國共產黨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工商聯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第二,由法律授權或者由政府委托來行使公共事務職權的公務人員;第三,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第四,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體育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第五,群眾、自治組織中的管理人員;第六,其他依法行使公共職務的人員。
????肖培介紹,國家監察委員會將和中央紀委合署辦公,即“一套人馬兩塊牌子”,行使的是黨和國家自我監督的職責,監察委員會要行使監督、調查和處置的職責。
????有記者問,中國為什么還沒有制定反腐敗法?吳玉良回答,任何立法都有一個過程,立法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提升。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定不移反腐敗的做法和成效,為反腐敗國家立法奠定了重要基礎。現在,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我們正在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已經在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開展試點工作。國家監察委員會就是國家反腐敗機構,制定國家監察法實質是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下一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完成國家監察法一審、二審,最終會出臺國家監察法。
????屆末之年反腐敗依然要“除惡務盡”
????本報記者問,這幾年的全會公報對反腐敗斗爭的態勢判斷有一個變化,從呈現膠著狀態到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再到今年是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請問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的依據是什么?肖培說,剛剛閉幕的七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講了一句擲地有聲的話,就是“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壓倒性態勢就是在黨心民心上的壓倒性態勢,是在政治上的壓倒,是在正氣上的壓倒,扶正祛邪,正氣上揚。
????肖培介紹,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共立案審查中管干部即中央一級管理的干部240人,是十七大期間審查中管干部人數的3.6倍,尤其是嚴厲查處了周永康、薄熙來、郭伯雄、徐才厚、令計劃這樣嚴重的違紀違法案件。用數字說話,是“一降一升”:“一降”就是紀檢機關目前接到的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呈下降態勢。2016年比2015年接到的此類舉報下降了17.5%,是十八大以來的首次回落。“一升”,從紀檢機關立案審查和處分的黨員人數來看是持續上升的,2012年有8500萬黨員,全國查辦的案件是15.5萬件次,處分16.1萬名黨員;到2016年底,全國黨員人數為8800多萬,立案已經達到41.3萬件次,處分黨員人數已經達到了41.5萬人。在黨員基數不斷增長背景下,黨員受處分率從1.8‰上升到4.3‰。去年一年,在強有力的反腐敗高壓態勢震懾下,有5.7萬名黨員主動向組織交待了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壓倒性態勢。
????劉建超介紹,從2014年到2016年底,我國從世界上70多個國家,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人,其中“百名紅通”人員追回了37人,追贓86.4億元人民幣。從新增的外逃情況看,也出現了逐年大幅度減少的趨勢。2014年新增外逃人員為101人,2015年降到了31人,2016年已經降到了19人。目前,中國已經和48個國家簽署了引渡條約,包括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并將同世界各國繼續深化在反腐敗領域的執法合作,使更多的外逃人員能夠歸案。劉建超指出,追逃追贓是反腐敗斗爭非常重要的一環,從一個方面體現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有記者問,今年將召開十九大,是否會出于穩定的考慮放緩反腐的節奏?羅東川回答,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講了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同時又指出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任務仍然比較艱巨,要克服“屆末之年反腐敗可以收官”的思想,要做到懲治腐敗力度決不減弱,零容忍態度決不改變。所以我們將繼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堅決鏟除腐敗這個最致命的“污染源”,按照黨中央的要求除惡務盡,堅決打贏反腐敗這場關系執政黨生死存亡的斗爭。
????黨內監督要標本兼治、固本培元,貪腐高官懺悔錄將逐步公開
????有記者問,有人把黨內監督比作醫生自己給自己做手術,難度非常大,黨內監督條例能否解決這樣一個難題?肖培說,七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了《管子》的一句話“本理則國固,本亂則國危”,強調的是本根穩固才能元氣充沛、抵御邪氣、生命力旺盛,就是講標本兼治、固本培元。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我們黨長期執政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權力如何受到嚴格的制約,不被濫用。黨的歷史無數次地證明,我們黨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黨經歷了多次錯誤,每一次都是依靠黨而不是離開黨糾正了自身的錯誤。根本在于中國共產黨從不諱疾忌醫,及時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黨中央經過反復的思考,把所有黨員領導干部犯的錯誤匯總在一起,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究其根本是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不正常。因此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在我們黨實現自我監督上再向前邁出一大步,靠制度、靠教育、靠理想信念的教育引領、靠管理和監督,來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
????有記者問,七次全會上提出要將貪腐高官的懺悔錄印發于原案發單位,公報也提出懺悔錄能公開的要公開,下一步懺悔錄會不會面向社會公開?朱國賢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紀委編輯了嚴重違紀違法中管干部的懺悔錄,體現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取得的成果。懺悔錄是用他們的慘痛教訓換來的。懺悔錄闡釋了他們思想認識的深刻轉變,證明我們黨擁有自我凈化的能力,懺悔錄是最好的開展黨性教育的活教材,具有很強的警示作用。把違紀中管干部的懺悔錄印發原案發單位,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的反面教材,就是要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人,促使黨員領導干部把自己擺進去,對照檢查問題,查找癥結、堵塞漏洞、舉一反三,切實整改提高。下一步,將在中央紀委的媒體開設專題專欄,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逐步公開。(人民日報記者 姜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