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干部須了然于心的三項成本
來源:洛江區紀委監察局 發布時間:2016-08-02 15:41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個叫公孫儀的宰相,非常喜歡吃魚。于是那些想巴結他的人,便紛紛給他送魚。公孫儀一概拒之門外。他的一個門客便問他,“您既然喜歡吃魚,為什么送上門的魚又不收呢?”公孫儀解釋說:“我現在擔任著宰相的職務,有一定的俸祿,喜歡吃魚可以自己去買。但是我如果收了別人送的魚,就得答應送魚者的各種要求,甚至遷就他們的違法行為,我也就違背了國家的法令,那樣被罷官或入獄,我豈不連吃魚的機會都沒有了?!?/p>

????公孫儀確實是個很會“算賬”的人,知輕重、明得失、曉利弊。這個故事對當前領導干部自警自省是富有告誡意義的。領導干部要懷有“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敬畏,同時要考慮后果,掂量掂量“伸手”的“成本”,不能被一時表象所迷惑,以經濟學角度更要看到其背后的“沉沒成本”“機會成本”“隱性成本”等。比如,政治方面的沉沒成本。正常情況下,組織培養一名科級干部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培養一名處級以上的干部則需要更長的時間。這么多年的組織悉心培養和個人奮斗歷程就是沉沒成本。近期《中國紀檢監察雜志》刊文《天使和魔鬼多在一念之間》闡釋道,不少黨員干部在東窗事發、身陷囹圄后,都痛悔自己是倒在那“一念之差”。這“一念之差”使得領導干部從“一把手”淪為“階下囚”,名譽掃地,被開除黨籍、公職,甚至被送上斷頭臺,代價十分慘重,多年政治仕途積累付之東流。云浮市原副市長馮湘勇,任職期間受賄人民幣117萬余元、港幣2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6個月。案發時這位“廣東最年輕廳官”年僅36歲,政治生命就此斷送,組織對他多年來的重點培養一去不返!又如經濟收入方面的“替代成本”。領導干部應明確“想發財就不要當干部”原則,如果放著廉潔從政的陽關大道不走,抱著當官謀利的想法,那么舍棄正道的選擇就產生了替代成本。以40歲泉州科級領導干部為例,當前年工資總額6萬元,60歲退休時,總收入至少120萬元以上。這樣的經濟收入水平,在目前消費水準下,基本可以衣食無憂。但如果財迷心竅,貪污受賄,東窗事發后丟了公職,財產罰沒,政治上一敗涂地,經濟上一無所有,所應承擔的替代成本高昂,一點都不值當。還有親情方面“隱性成本”。領導干部違法亂紀,不僅自己身敗名裂,而且給家人帶去莫大傷害,其痛苦程度難以想象,更無法估量,這是貪腐官員罔顧國法時忽略的一項重要“隱性成本”。因犯貪污罪、受賄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年零六個月的原四川省瀘定縣得妥鄉黨委書記吳代平在獄中懺悔道,“每當想起年邁的雙親、相濡以沫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我的心好似千刀萬剮。我的所作所為不但讓自己丟了顏面,更給家人帶來難以彌補的悲傷,他們所承受的精神和生活壓力我無法想象。如今,我想盡一個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卻被自己親手筑起的‘高墻’阻隔。”

????公孫儀之所以嗜魚卻又拒魚,是因為他能“公”字當頭,“見欲而止為德”,自覺抵御誘惑,戰勝自我。領導干部要學會以史為鑒,切實增強廉潔從政的意識。從大處講,要為黨負責、為組織負責、為人民負責;從小處講,要為家庭負責、為親人負責、為自己負責;真正算好自己人生的這筆賬,自覺抵制誘惑,警鐘長鳴,真正做到忠誠干凈擔當?。ㄍ鯌c軍)

【責任編輯:黃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