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解讀(十九)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發布時間:2016-07-28 09:00

如何理解“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應當正確行使經營管理權,

防止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業利益行為的發生”中關于防止利益沖突的內容

?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第六條從正確行使權力、防止利益沖突的角度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從業行為作出規范。要保證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忠實履行其經營管理者的職責,對其所在的國有企業負責,除了禁止任何以權謀私的行為外,非常重要的是防止發生各類利益沖突。建立防止利益沖突的制度,使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在擔任職務和執行公務中,避開涉及本人及其親屬利益的行為,限制各種關系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職責可能產生的影響,既便于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擺脫各種關系的干擾,忠實履行職責,創造工作業績,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

????“利益沖突”,是指公職人員因其公職身份所代表或維護的公共利益與其個人利益之間可能發生的矛盾和沖突。黨中央高度重視防止利益沖突工作。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健全反腐敗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風險,防止利益沖突,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健全反腐倡廉法規制度體系,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防控廉政風險、防止利益沖突……等方面法律法規”。防止利益沖突被提到新的高度。

????雖然《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沒有直接使用“利益沖突”一詞,但“防止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業利益行為的發生”的表述和“防止利益沖突”的內涵是一致的。采取“防止可能侵害公共利益、企業利益行為的發生”的說法,表明違反了該條的要求,并不一定造成對公共利益、企業利益的損害,只是存在這樣的危險。這樣要求,堅持了從嚴要求和注重預防、關口前移的原則,形成了一種預防機制,使公益與私利之間涇渭分明,避免發生矛盾和碰撞,進而防止以權謀私。

【責任編輯:黃曉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