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 倪岳峰
作風建設匯聚正能量、提振精氣神,既是德政工程,也是民心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省認真貫徹中央部署,著力正風肅紀,取得了明顯成效。
堅持以上率下,層層傳導壓力。省委制定出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辦法,結合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嚴肅整治“四風”問題。省委書記尤權強調,在改進作風問題上,必須橫下一條心,保持常抓的韌勁、長抓的耐心,決不能緊一陣松一陣。2015年,省委組織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繼續把整治“四風”情況列為重點。檢查中堅持問題導向,由帶隊的省委常委集體約談設區市黨委班子、紀委班子,面對面點評發現的問題,根據檢查情況,向各設區市黨委移交問題清單,層層傳導壓力,督查整改落實。省紀委制定了《關于作風建設常態化監督檢查暫行辦法》,嚴肅查處頂風違紀問題,并公開通報曝光。十八大以來,全省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4073起,處理5488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641人。省紀委34次對163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進行通報曝光,形成了強力震懾。
緊盯重要節點,堅持寸土不讓。節日期間,人情往來密集,往往是“四風”問題的集中爆發期,公款送節禮、公款吃喝、公車私用等不正之風容易滋生蔓延。每逢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日,省紀委都要作出專題部署。2015年中秋國慶期間,對深化作風建設提出“八不準八不得”要求,并組織44支小分隊8批次,對全省進行全覆蓋、“點穴式”督查。2015年末,再次下發通知,提出“九嚴禁、兩堅持”要求,加強元旦春節期間廉潔自律和厲行節約工作。三年來,通過馳而不息整治“節日腐敗”,端正了黨風和政風,也帶動民間移風易俗。曾經在閩南風靡的中秋博餅、年終尾牙宴,已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中基本遏制,曾經盛行的鬧酒、斗酒等陋習,也有了初步轉變。
突出專項治理,深挖“四風”隱身衣。正風肅紀高壓之下,“四風”問題更加隱蔽。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以變制變,先后開展機關食堂、天價月餅、高檔場所公款吃喝娛樂以及違規參與高爾夫活動等4個專項治理,有效破解“走地下”、搞變通、玩規避等“隱身衣”,讓“四風”問題無處躲藏。武夷山市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林春松,在中央八項規定出臺后,改用他人名義持有會員卡,繼續違規打高爾夫球,受到了撤銷黨內職務、行政撤職處分。
糾正基層歪風,維護群眾利益。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既要整治享樂奢靡之風,也要切實維護民利。2015年,省紀委制定《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意見》及實施方案,針對基層“四風”、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惠農補貼等資金管理、征地拆遷補償、基層站所和窗口、小官巨腐等六個方面的突出問題,開展重點整治。同時,會同有關部門在全省組織開展為期兩個月的扶貧專項資金檢查,從嚴懲處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問題。
民心所向是力量源泉,持之以恒是成功關鍵。要保持政治定力,在“嚴”“實”上下功夫,執紀要嚴、舉措要實,一以貫之、寸土不讓,才能鞏固和拓展來之不易的工作成果。要挺紀在前,強化問責。解決作風問題必須用紀律的思維,嚴格監督,嚴格執紀,對頂風違紀露頭就打,用鐵的紀律打消觀望僥幸心理。對“四風”問題突出、發生頂風違紀問題的地區、部門和單位,既追究當事人責任,又嚴格追究領導責任。要高標準引領,守住底線。認真組織學習貫徹新修訂的《廉潔自律準則》和《黨紀處分條例》,教育廣大黨員干部正確處理好“公與私”“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的關系,將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內化于心、外踐于行,讓修身自律、崇廉尚儉成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進一步推動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