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仁:最美的孝媳 圣潔的天使
來源:荔城區紀委監察局 發布時間:2015-08-14 11:14
林秀仁二十多年的悉心照料婆婆,不辭勞苦為病人無私奉獻,換來的是一份樂淘淘的心情,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

  今年52歲的林秀仁是莆田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的副主任護師,身邊人嗻嗻稱贊她二十多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重病致癱婆婆的同時,對她二十多年來精湛的護理技術更是充滿敬佩。

  久病床前有孝媳

  28年前,林秀仁嫁入婆家,丈夫林一濱在鄉下一所小學當老師,她則在當時的莆田縣醫院當護士。臨床護理工作相當忙,婆婆為了讓她能夠安心地加班加點照顧醫院的病人,從老師崗位上退休,并攬下了所有的家務活。

  然而好景不長,第三年,善良勤勞的婆婆患上帕金森氏綜合癥,手腳不聽使喚,行走轉身都困難。林秀仁為婆婆四處求醫買藥,盡可能地減輕婆婆的病痛。但2001年一次不小心摔倒,婆婆在醫院治療了2個月后還是病重致癱。

  那時林秀仁被分配到重癥監護室,工作繁忙,但她每天都擠出時間,為婆婆梳頭、洗臉、擦身、喂飯、端屎、接尿。可是一向勤快的婆婆一時難以接受自己癱瘓的現實,她埋怨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贅,為此經常鬧情緒,甚至自殘。林秀仁抽出時間陪老人聊天,給她講故事,使婆婆消除急躁情緒。

  就在老人開始重拾生活信心時,卻因高血壓和腦梗塞并發,漸漸記不住事。喂飯成了一個大難題。由于意識模糊,老人經常不配合吃飯,有時還將含在嘴里的飯噴得林秀仁滿身。花一二小時給婆婆喂飯不是林秀仁最頭痛的事,她最擔心的是婆婆的營養吸收問題。起初,她嘗試用本地慣用的芡實和蓮子給老人熬粥,可發現這些營養根本不足以維持她的體質,于是她查找各種營養學的資料,搜集20多種食材作為原料,研磨成粉,熬制成粥。那時,林秀仁不知道有豆漿機,只能到市場上采集好食材后,等著出太陽將這些食材曬干,再送到專門的地方磨細,便于熬粥喂吃。經過林秀仁的精心調理,老人的臉色漸漸紅潤起來,體重也上去了,各項指標都恢復正常。

  正當婆婆的病情逐漸好轉時,林秀仁的公公卻被一輛摩托車撞傷至癱。林秀仁說,那是她最艱難的一段日子。每天清晨5點,她就得起床為公婆翻身、按摩、清理、喂飯,然后趕去上班,中午到家又是一陣忙碌,經常剛照顧好公婆,又到了下午上班的時間。為此她常常沒時間吃早飯甚至午飯。雖然丈夫也辭去學校校長的職務一同照看父母,但還是有些忙不過來。林秀仁也想過請保姆回家照看公婆,但因為公公患有肝炎,她怕傳染給保姆,所以只能自己照看著。

  2007年,癱瘓3年的公公不幸辭世,之后對婆婆林秀仁更是細心照料。盡管生活的艱辛磨練了林秀仁柔弱的肩膀,但2008年婆婆的一場大病,還是幾乎把她拖垮。

  2008年5月的一天,婆婆看到電視播出汶川地震救援的畫面,突然大叫兒子和兒媳去救人,驚訝不已的林秀仁安慰婆婆:國家已經派人去救了。說完就繼續忙著家務。不料婆婆見他們不去救人,竟開始絕食。林秀仁變著花樣哄老人,但都無濟于事。營養不繼的老人很快不行了,咳嗽轉肺部感染。在醫院,婆婆幾度病危,林秀仁懇求醫生:哪怕只有一分的希望,也要用99分的努力救婆婆。她的孝心感動了很多人,最終把婆婆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

  作為護士,林秀仁知道后期護理對婆婆相當重要。婆婆吞咽困難,沒有營養補給就無法康復。林秀仁自制了一個袋子,把精心熬成的米糊通過鼻飼一滴一滴地滴進去,這種米糊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不能滴得太快,也不能太慢,她和丈夫為此費盡了心機。見婆婆整天氣喘難受,林秀仁又翻遍護理書籍,自創了拍背法,在婆婆身上9個地方,每天6次,每次拍1000次,拍背治喘,防止嗆咳和肺梗塞。經過8個多月240多個不眠之夜后,婆婆的病情終于穩定了下來。

  德藝雙馨惠病人

  “臨床護理工作勞累、繁瑣、辛苦,然而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每個人只有一次,還有什么比挽救生命,維護他人健康更快樂呢?所以,當護士我無怨無悔,樂此不疲?!绷中闳蔬@樣說也是這樣做。

  1984年,林秀仁衛校畢業后成為莆田學院附屬醫院的一名護士。29年來她以南丁格爾為榜樣,懷著一顆解除患者痛苦和愛心,撫慰病人傷痛的心靈,并用她和丈夫護理婆婆時自創的“滴粥法”、“拍背法”等,為不少肺疾病患者減輕了痛苦。在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林秀仁是一位負有盛名的“壓瘡護理”、“氣管套管護理”、“營養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專家。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嚴冬或酷暑,下班回家或休息日,只要病人需要,她都會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患者身旁,直到患者病情轉危為安才離去,經她護理過的病人有萬余人次,配合醫生搶救過的重癥患者達上千人次,收到錦旗、感謝信等有100余次。

  2010年的一天,一位因有機磷農藥中毒而氣管切開的年輕小伙,因負擔不起住院費住院了3天就強烈要求出院。病人的無奈和家屬的困苦,深深觸動了林秀仁,如花般的年齡,卻因付不起醫藥費而有可能夭折。林秀仁親自找病人及其家屬溝通,極力勸說繼續留下配合治療,至于醫藥費則由她負責。林秀仁一方面精心護理患者,每天堅持用自創的“九步拍背法”給患者拍背,指導患者有效咳嗽,及時咳痰,并贈送配方營養米糊給患者增加營養,同時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與病人聊天,了解他的心理狀態,鼓勵患者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經過不懈努力和堅持,病人終于康復出院。出院時,病人泣不成聲感激地說:“謝謝好心的阿仁,我一定不忘你的善舉,好好工作服務社會!”

  醫院內哪有艱難的護理任務,就有林秀仁的身影,這是莆田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醫生護士的共識。

  不久前,醫院護理部通知林秀仁到腎內科會診一位慢性腎衰竭及T11骨折術后內固定外露、高位截癱16年伴全身多發處壞死潰瘍期壓瘡病人。林秀仁仔細查看病人的壓瘡傷口后,提出采用新創的燒傷膏聯合外用凍干重組人酸性成纖細胞生長因子進行治療,得到大家的贊同。為盡快病人壓瘡的愈合,林秀仁一方面依據患者的病情及飲食習慣,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營養支持療法;另一方面根據病人背部取出鋼板遺留的傷口深又長、常規換藥方法效果不佳的問題,林秀仁采用自己新創的換藥法,放棄休息時間堅持隔天為病人換藥一次。在她精心的護理下,一個多月后病人的傷口竟然奇跡般快速恢復,壓瘡創口基本愈合。

  在做好醫院工作的同時,林秀仁還把護理服務擴展到社區、沿海和山區,并言行身教,做好臨床帶教工作。在她的帶領下,每年莆田學院附屬的醫生和護士到偏遠貧困的山區、沿海舉行大型義診活動,一批年輕的護士成為醫院各科的護理骨干和管理者。

  林秀仁二十多年的悉心照料婆婆,不辭勞苦為病人無私奉獻,換來的是一份樂淘淘的心情,一份份沉甸甸的答卷。她先后被評為“莆田市十佳好媳婦”,莆田市“我最喜愛的健康衛士”,入選“福建好人榜”;并多次獲得“莆田市優秀護士”、“優秀帶教老師”等稱號。

【責任編輯:實習生 朱丹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