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的“摳管家”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15-08-12 11:53
在崇明島上,仙橋村原先是一個平凡寂靜、經濟基礎薄弱的小村莊。管仕忠幾十年如一日地勤政廉潔,帶領群眾建設美麗家園,使仙橋村“變身”上海市首批美麗鄉村示范村,成為都市人向往的“桃花源”,然而他卻沒有變,始終如一地“摳門”。

  一張辦公桌,一個柜子,沒有電腦,3張套著“不合身”的絨布套子的沙發,外加一臺基本報廢的空調。這是8月7日記者在上海市崇明縣仙橋村黨支部書記管仕忠的辦公室里看到的場景。

  在崇明島上,仙橋村原先是一個平凡寂靜、經濟基礎薄弱的小村莊。管仕忠幾十年如一日地勤政廉潔,帶領群眾建設美麗家園,使仙橋村“變身”上海市首批美麗鄉村示范村,成為都市人向往的“桃花源”,然而他卻沒有變,始終如一地“摳門”。

  “管書記‘摳門’是出了名的。”村里一名干部告訴記者。記者走進他的辦公室,掀開套子,殘缺不全的沙發皮映入眼簾。問起這幾張破沙發時,管仕忠說:“這是十幾年前買的,現在沙發動輒幾千塊一套,做個絨布套子才幾百塊,‘遮遮羞’就行了,沙發還是能坐的。”

  村里買3張幾千塊錢的沙發還能買窮了?村民們對記者說,這是管書記“省”——空調冬夏都不開,大熱天村民找管書記,進門一身汗,看到管書記也是滿頭大汗,正納悶,一抬頭,空調竟是關著的;還有一次,村干部跟著管書記跑上海辦事,累了一天,大家卻只吃了幾片面包……

  采訪中,有人開玩笑說,管書記不僅自己“摳門”,還鼓勵干部“變賣”財產。原來,一名村干部有一輛私家車,自己開的同時,還借給村里當公車用。車改時管書記勸他把車賣了——“開車太招搖,老百姓看了心里不舒服,會和你產生距離感。再說,我們能省則省,以后出去辦事就騎電瓶車或自行車吧,接接地氣!”

  管仕忠為啥這么“摳門”?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不開空調每月能省下四五百元,可用作村民在廣場休閑照明的電費;省下買沙發的錢可添置辦公用具,給村民買垃圾桶。“今年把這空調也賣了,給腰鼓隊再買幾件家什。”

  管仕忠“斤斤計較”省下的點點滴滴,有的成了復印紙,有的成了綠化叢中的一朵花,有的成了新刷墻面上的一塊漆……為改善村里條件用錢,他從不“摳門”。

  這些年仙橋村的發展吸引了很多外來商戶,本村合作社的老板也想通過請客吃飯來增進溝通,但是總被管仕忠拒絕。他常說:“不如拿這些錢去慰問一下困難村民,他們會記著你的幫助。”就連村民因有事要辦邀請管書記上門做客,他都婉言謝絕。不過只要是合規合法的事他還是會盡力幫忙。(本報記者 徐炳文 通訊員 沙丹丹)

【責任編輯:實習生 朱丹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