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風采系列:用好焦裕祿精神“傳家寶”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發布時間:2015-07-03 09:36
記河南省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

????——記河南省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

????“組織派我到蘭考工作,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在這個崗位上,要踏踏實實做事,我有責任用好焦裕祿精神的‘傳家寶’,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干部。”河南省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王新軍說。

????作為焦裕祿之后第14任蘭考縣委書記,51歲的王新軍沒有想到年過半百的自己,已經把根深深地扎在了蘭考大地。

????時刻以焦裕祿為旗幟、為標桿、為鏡子

????2012年7月,王新軍任開封市委常委、蘭考縣委書記。

????上任后的第一站,王新軍就來到焦裕祿紀念園,深切緬懷人民公仆、干部楷模、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

????過去的兩年多時間里,蘭考干部群眾看到了這樣一位縣委書記:

????在日常工作中,王新軍時刻以焦裕祿為旗幟、為標桿、為鏡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焦裕祿精神。平日里總是那幾件上衣、兩雙皮鞋來回換著穿,一雙襪子磨出大洞,還照穿不誤。多少年來,每次理發都是在街邊小店解決。

????讓蘭考干部群眾真正認識王新軍能力的是在2014年。2014年3月17日至18日、5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到蘭考調研指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在班長王新軍的帶領下,按照習總書記“深學、細照、篤行”的指示,對照“三嚴三實”,勇敢接受挑戰,堅定地走在作風“趕考”的路上:

????于是蘭考各級干部進行了卓有成效地學習教育,廣泛征求意見建議,梳理“四風”問題,提出具體整改措施;于是蘭考各級干部有了一系列舉措,抓好整改落實,建立臺賬、限時整改。

????在大半年的時間里,以王新軍為班長的蘭考縣委班子,為全國教育實踐活動樹立了“蘭考標準”、創造了“蘭考經驗”。

????“群眾和黨員干部永遠是一家人”

????王新軍經常告誡自己:“群眾和黨員干部永遠是一家人。”這一信念還是來自于老書記。“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焦裕祿的話,一直牢牢記在王新軍的心上。

????農村群眾還有哪些困難,一直是縈繞在王新軍心中的問題。王新軍把縣委書記親民愛民的責任寫在蘭考大地上。焦裕祿同志逝世50多年后,王新軍再次用一雙腳板走遍了蘭考全縣451個行政村。

????事實證明,腳底板的確讓王新軍走進了蘭考群眾的心里。

????2014年5月開始,王新軍與東壩頭鄉張莊村的10戶群眾結成幫扶對子。10戶群眾中,有貧困戶,有老黨員,有致富戶,有困難戶。通過幫扶,為貧困戶和困難戶雪中送炭,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通過與致富戶結對子,引導他們進一步把事業做大,增強社會責任感,帶動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之路。

????如今,基層群眾見到王新軍,多數時間并不是在工作時間,更多的是在工作之余。“工作時間見到你王新軍,是你該這樣;休息時間見到你,說明你真是把我們群眾的事情放在心里了!”張莊村村民游富田說。

????“大家向我看,看我怎么做”

????“行動就是無聲的命令,大家向我看,看我怎么做。”王新軍說。他堅持用“三嚴三實”要求和焦裕祿精神對照自己,帶頭加強黨性修養,模范遵守各項紀律,為全縣干部作出了表率。

????2014年春節前,王新軍的父親患重病住院。那段時間縣里工作特別忙,考慮到還有更多父老鄉親的事情需要辦,就一拖再拖,只是到鄭州出差時順便看了兩次。接到最后一次病危通知時,王新軍本想把手頭工作處理完再去醫院,到底還是沒趕上見最后一面。

????王新軍父親去世后,蘭考縣領導班子和干部幾乎沒人知道。兩天時間簡單辦完喪事后,他就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上。

????縣委書記的率先垂范,在全縣干部中反響強烈。紅白喜事一切從簡在全縣蔚然成風。

????王新軍常說:“老百姓心里有桿秤,知道你是重還是輕;老百姓心里有面鏡,知道你是濁還是清。只有做一名干事的干部、一名正派的干部、一名心中有責的干部,才能有勇氣去面對在身邊時時看著我們的焦裕祿同志,才能對得起蘭考這片熱土上的父老鄉親……”(汪義鑫 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 翟耀)

【責任編輯:林丹霓】